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八章】 春帆楼

外使节调查外国有无干涉的可能。

各国的反应都极其冷淡。

德国公使说:“或是迁都,或是割地!”

迁都,就是放弃北京,迁至西安。是彻底抗战,还是割让领土?二者必取其一。不过,北京被占领,即使彻底抗战,恐怕也没有最后胜利的保证。冷静地想想,似乎只有割让领土才能解决问题。终于,从宫廷里传出来这样的声音:“也只好割让领土了!”

这种观点占据了统治地位,正是李鸿章所期待的。

台湾和辽东半岛——日本要求割让这两地的消息,当时已人人皆知。

接替刘坤一为两江总督的张之洞从江宁向总理衙门发来电报,为民请命:“决不要放弃台湾!”

台湾是物产丰富的地方,与福建、浙江相距不远,把它交给敌人,南洋(中国南部沿海)必将永远受其掣肘。为国家计,这是巨大的损失。那么,怎么办呢?与其割让给日本,不如用台湾做抵押借债,借给英国最为理想。一旦英国对台湾持有了权利,它就会为我们防卫日本的入侵。——这简直是异想天开,可张之洞却奉为“奇策”,急忙往北京发电报。

张之洞在湖广总督任中,为铺设北京到汉口之间的铁路、建设钢铁厂和纺织厂等,同侨居美国的容闳商量过引进外资。容闳曾就学澳门的马礼逊学校,是中国第一个留美学生,毕业于耶鲁大学。回国后当过曾国藩的顾问。后来入了美国籍,对故国近代化仍极为关心。

当张之洞问及引进外资时,容闳曾复电说:“以台湾做抵押,可借到十亿美元。”他的话很可能带有幽默的味道,但张之洞却牢记在心。用领土做抵押固然是不容许的,可现在这领土将被割让,事态紧急,就有了研究的余地。

这样,既能筹措出战争赔款,又能把英国拉进台湾防卫中来,岂不是一举两得?这正是古代兵法家所说的“远交近攻之策”。

2月28日总理衙门接到张之洞的电报,立刻找英国公使试探。

“我很有把握地奉告,这件事实现的可能性等于零。”英国公使答复得这么快,可知这是一个不值得研究之策。

李鸿章接到张之洞电报的抄件,只说了一句:“简直是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