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74章 如何成为忠烈(七)五路进军?

第一次碰上军队越打越多的情况!

他想了想又道:“即便百姓苦流寇久矣,也不至于竞相从征吧?昔日本帅在宁远时,也没看见有多少辽人踊跃从军啊!”

是啊,当年跟着熊廷弼入关的辽人有270万!后来孙承宗、袁崇焕搞辽人守辽土,也不过动员了30多万人去宁远筑城。愿意从军去和鞑子拼命的辽人就更少了,而且从军的辽人都拿着大明朝头一等的厚饷。

而现在跟着吴三桂南下的这些壮丁义民可是一个铜板都没有的……

“大帅有所不知,”刘茂遐笑道,“这也是流寇在作茧自缚!川人本来不好征战,也不以从军为荣。但是流寇入川后利出一孔,以府兵为尊,不入府则不能官、不得举,只能力耕力工,永无出头之日。所以二十年来,川人皆以从军为荣,求之而不得,今日可以跟从王师,建功立业,如何不争先恐后?”

原来大顺朝在陕南、四川、云南等地20年的统治,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风和价值观。

在利出一孔的政策刺激下,府兵户尚武好战的风气,也不可避免影响到了平民——毕竟大顺帝国是建立在“天子之下皆为臣仆”的大明朝的基础上的。明朝虽然存在贱民和勋贵,但是数量很少,其余的农户、匠户、商户、军户等等,其实都是比较平等的。而且到了明朝中后期,各种户都一样可以发财,一样可以科举,一样可以从军。

所以被大顺府兵统治的川人并不愿意承认自己比府兵户低等……“宁有种乎”的观念,不是短短20年可以改变的。

不过从军好武的风气,却开始在大顺帝国的境内弥漫!

特别是在大顺统治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都觉得加入王师是一个改变自身阶层的机会!

吴三桂点点头,笑道:“的确是作茧自缚……不知教化百姓,又不许百姓求富求官,只知道恃强压迫,到头来必遭反噬!看来流寇着的大势已去了!”

话正说到这里,一骑打着灯笼的传骑飞驰而来,找到了吴三桂的中军,就在马背上大呼:“捷报!捷报……川边军攻破略阳!”

吴三桂闻言大笑了起来:“好好好!略阳一下,祁山道和汉中就都在掌握当中了……流寇气数已尽!”

……

“叔父,流寇的败兵都往阳平关方向退去了!看来他们准备放弃汉中和祁山道的地盘,固守阳平关了。”

略阳城,追了大顺军一个下午的孔廷训在天黑后才带着他的骑兵得胜而还,回到了上午才被川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