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0772章 大争议将起

,在右下角,标题的字也小得多。剩下的还有此前关于两个展览的报道,以及一小篇编者按。蒋和胜没有先去看林海文的采访,反而是去看编者按,《新文化报》和林海文关系密切不假,但是作为文化报业集团旗下的媒体,他们还是会有自己的观点——蒋和胜想要看看他们的观点是怎么样的。

“最近一段时间,油画艺术界,关注青年,尤其是在读学生的声音,分外高涨起来。其肇因大约是林海文在黄帝祭祀大典国际华人青年艺术展的筹备中,大幅度降低了‘青年’的年龄线,而且据说,他也建议各方提供参展名单时,更多的向学生倾斜——所以我们看到此次各大美院的名单当中,都至少有2名以上的在读学生,这在以往的同类级别的青年展中,是见所未见的。但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来,总体上,除了林海文所在的天南美院贯彻了以学生为主的宗旨,其它七大美院都并没有迈出这么大的步伐。

不久后,央美的副院长、著名油画家董文昌,以个人名义表达了想要筹组一个全国学生美术联展的想法,得到了包括桐城美院耿琦、西京美院季仲德等名家的呼应。几乎是随之而来的,林海文和中河省组委会,宣布正在考虑将此次黄帝青年展续办下去,成为一项定例赛事。林海文更是罕见接受本报专访,剖析了他的想法和意图。

那么从林海文的采访中可以看出来,双方此次争相追逐的,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展览,而是对国内艺术培养体系的话语权——究竟是坚持目前这种熬资历的‘国画式’培养,还是打破既定成规,让青年展回归青年,以想象力和创新取代资历和阅历,这才是双方的深层次矛盾所在。

编者认为,在全世界范畴内,艺术,或者说油画艺术,都在追求想象力、表现力,这样的潮流已经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而国内对此一直后知后觉,甚至是装聋作哑,这绝对是逆潮流而动的。只是林海文作为全球范围内古典主义的旗手之一,一直以来对抽象主义这种彰显内在、个性和想象力的风格流派相当不屑,但在国内,却偏偏是他,喊出了革新的第一声初啼,确实有让人玩味之处。

编者希望,此次争执平息的方式,不是各方妥协共存,而是艺术界真正取得一个共识,让华国油画艺术,能够冲破自己的藩篱——从师法欧美、师法前苏、流于意识形态,到今天混沌茫然的怪圈中挣脱出来。”

蒋和胜皱眉看完,《新文化报》的态度是明确的,他们显然是认同林海文的观点,而且说不定,这也是艺术评论界比较占优的一个观点——尽管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