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5章 俄耳甫斯

的位置给了许乔,她心里冒出的全然都是与有荣焉的崇敬。

评委席上,评委们打开了民乐团准备的乐曲资料,彼此低声讨论着。

“《姑苏月夜》,有些陌生的曲名,我看看……果然是新作的,作曲人是许乔、应文林。”这两个名字的发音对于他们而言很拗口,要费些劲才能念出来。

“应文林是中国很有名的民族音乐家,这位名叫许乔的是……我看看,是他们乐团的首席,名字在应之前?有意思。”

“他看上去很年轻。”

“是的太年轻了。”后面的话没有说出。太年轻了,能作出优秀的曲子吗?

在音乐最辉煌的时代,天才涌现群英荟萃的那个时代,天才们确实可以在这样的年纪作出令人惊艳的传世曲目。

但本世纪,这样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还没有出现。

演奏正式开始。

许乔抱着琵琶,想起了先前自己同应文林的谈话,缓缓拨动琴弦。

“它会缓慢而坚定地形成自己的体系,它本来就应该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如果把西方交响乐形容为一幅色彩厚重的油画,那么民乐就是一幅水墨画。

画一幅油画,需要先用大笔刷铺一层背景,再一层一层地上颜料,最后画出来的是一幅层次分明的画——这就是西方交响的特点。

满、立体、注重层次。

但中国、中国人的艺术,讲究的是空,是写意,是留白,是少即是多。

一支毛笔,笔锋落下,笔画间线条的起落、粗细、转折、飞白,什么样的深浅浓淡都有了。

不应该是对西方交响乐的拙劣模仿,那样只会带来杂糅的不和谐。

一段散板出来,许乔率先用弹挑、轮指的手法由慢到快引入。大幅度的快推慢挽,回滑音的配合运用倏地勾住人心神。

台下评委们眯了眯眼,盯紧了这个年轻人。

因为疲惫有些分散的注意力,经由他弹奏的手,一下被集中起来。

在刚刚的乐声中,他们感受到了一丝微风吹拂江面的轻灵感,他的弹奏太过自然了。

洞箫与古筝、二胡的声音也加入进来,齐奏中音色达到了和谐。

偌大的音乐厅内,观众们越发安静了,整个大厅只有那微风一般的乐声,疲惫都好像被驱散不少。

他们不由自主进入了这首曲子所勾勒的画面中。

是什么……是月亮,对,是初升的明月?还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