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

代表赴朝鲜的,就是擅长法、英两国语言的马建忠。

这里,无暇述及《朝美友好条约》的详情,主要一点是美国想把朝鲜当作独立国家,与之缔约,而清廷则想强调宗主权。结果,条约中“朝鲜乃清之属国”一句,由于美国方面的反对,只好拿掉。但朝鲜国王另致美国总统的备忘录中,提及属国之事,那落款是“大朝鲜国开国四百九十一年,即光绪八年三月二十八日”。

美国总统对这个备忘录,未做复文。条约终以清政府妥协而签成。接着,英、德两国也要求以此为蓝本,谈判缔结条约。马建忠就以清政府代表的资格滞留朝鲜,参与这些外交谈判。

因此,没有比马建忠更了解朝鲜局势的了。他看见日本的迅速行动,大为忧虑。

受命东渡观变的马建忠,向同行的丁汝昌说道:“日本一定会出兵,我国也应增派援军。你火速归国,带兵前来!”

马的官位虽低些,但关于此事,他有命令丁汝昌的权限。丁汝昌立即归国,率领吴长庆指挥的四舰六营兵力,开赴朝鲜。

一营有五百人,六个营共三千人。袁世凯、张謇等这时才第一次踏上朝鲜,等待援军的马建忠立刻命他们速去汉城。

的确是时间紧迫,刻不容缓。

丁汝昌归国调兵的日期是六月二十九日(阳历8月12日)。这时,日本军舰“金刚号”已经到达朝鲜。而在前一天,日、清两国舰船还互致礼炮。日本“金刚号”为丁汝昌提督鸣炮十五响,清“威远号”向仁礼景范少将答礼,鸣炮十一响,他们认为海军少将相当于三等水师提督。

丁汝昌乘坐的“威远号”于上午四时离开朝鲜海域。当日上午十一时,载着花房公使的“明治号”到达仁川海面。次日,即阳历8月13日,朝鲜官员赵宁夏和金宏集来到仁川,会见花房公使,试图延缓花房公使进入汉城。

马建忠同花房公使和竹添书记官会见,征询日本的意见。花房公使终于在8月16日从仁川出发前往汉城。马建忠眼睁睁看着日本兵从鼻子底下走过,其担心是显而易见的。

援军到达那天,马建忠接到金宏集的情报:“我国国王本日接见日本公使花房义质。”他的心情更加焦虑。

次日,大院君李昰应急报,花房已将日本方面的要求抛了出来,限三日内作答。

马建忠连连提出:“切切不可耽搁。”

清军在南阳登陆后,吴长庆先命右营出发,性急的马建忠同先头部队一起开进汉城。右营管带是吴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