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出院

洋的口供后,我又去见了李文秀,赵队长说她性格坚韧,嘴巴比徐海洋更难撬,但我不这么觉得。”

“怎么说?”

“徐海洋性格懦弱,但他也自私,最在乎的是自己,串供有利于他。而李文秀看着果决,实际上有个很大的弱点,子女,她决定保住徐海洋,实际上是为了子女有人照顾。在看到徐海洋的口供后,她对这个男人本就薄弱的信任,会被进一步蚕食,然后我给她提供了另一个选择……”

听完李文秀的审问过程,叶敏更关注的不是李文秀本身,而是那两个孩子:“他们真的会被领养吗?”

“概率不大。”

“嗯?”

“没有子女的夫妻去福利院领养孩子,会更倾向于年龄小不记事的男孩,李文秀大儿子今年已经八岁,早已经记事,小的年龄虽然合适,但是女孩……福利院里女婴太多了。”

而且徐家兄妹和其他被遗弃的孩子不同,他们是父母坐牢后被送进福利院的,如果到福利院领养孩子的家庭在意这点,他们被领养的希望会更加渺茫。

叶敏听后,心里谈不上痛快,但也并不同情那两个孩子。

虽然有句话叫“罪不及子女”,可一想到李文秀调包孩子是为了让女儿过上好日子。

且原著中调包成功后,那个孩子在她家确实过得很好,还有机会考大学,而她亲生的女儿却被残忍对待,她就没办法对李文秀的子女心存善意。

她能做到的,最多就是不落井下石。

反正李文秀和徐海洋都已经招供,等待他们的只有牢底坐穿,便干脆放弃继续问下去,将话题转向其他。

……

孟城在带孩子这件事上没什么经验。

越战爆发后,国家就一直派兵援助,参与援助的军人并非一去就在那里扎根,直到战争结束才回来,而是被分成了数个批次,每个批次去的时间和回的时间都不同。

孟城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六六年到六七年,回来不久他就升了副连,再不久收到叔婶信件,趁过年回江城跟叶敏相了个亲,并迅速扯证结婚。第二次是六八年初,新婚不久后去的,次年二月份才回来。

等他结束工作请假回到江城,孟峥已经满三个月。而且他那次在家待的时间不长,差不多刚学会抱孩子,假期就结束了。

之后再回江城,孟峥已经满一岁,不再是婴儿形态,抱起来更重也更容易。

隔了三年,抱孩子的姿势孟城哪怕没忘光,也差不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