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故土难离

陈果山是一座低矮的小山包,面积不上三十亩,坐落在学堂村通往马海镇的公路边,距离田禾家一公里左右,四周是一马平川的水稻田。

陈果山同镇政府的驻地林厝山遥遥相望,距离不上三公里,两山形状高度大小相仿,就象平地上的两个大土堆。山上没有石头,全是黄砂土,这对山多石头多的福建是很少见的。陈果山同林厝山的来历,还有段美丽的传说。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马海平原一带经常受到海水肆虐。每年台风一来,海水倒灌,万亩良田淹没,大批房屋被冲毁,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

当时,一位仙人目睹这一人间惨状,就拨了根青蒿,挑一担竹箕,夜夜挑土围堤填海。眼看两条堤坝就要合拢了,仙人一时兴奋,不顾天将破晓,想挑最后一担土把缺口堵上。当他跨步到了马海镇时,刚好被一早起拾猪屎的老农看见。老农一声惊呼,仙人的法力顿时消失,青蒿断了,两土箕的土就洒在学堂村和北门村的村口边,从此就有了陈果山和林厝山。没完成的围堤变成了现在的黄歧半岛和鉴江半岛,缺口就是今天的海门口。海门口内就成了罗源湾,海门口外就是台湾海峡。

站在陈果山山顶上,整个马海镇的十几个村庄一览无遗。清晨,薄薄的晨雾象一条飘动的白纱巾把远处山脚下的村庄一个个笼在一起,豪华气派的现代楼房建筑如海市蜃楼般若隐若现。傍晚,落日的余辉照在远处波光粼粼的海面上,金灿灿一片一望无垠。马海平原、罗源湾实在太美了!

田禾的父亲田长山生前经常说,陈果山是风水宝地,是学堂村的风水山,多次表示自己死后葬在陈果山山顶上的愿望。

陈果山之所以叫陈果山,顾名思义,历史上,陈果山是属于学堂村陈家的。一九三三年著名的闽东暴动,学堂村的陈家有十几个年轻人参加了,后来当了红军,学堂村成了红区。北门村是大村,区公所所在地,是白区。两村相距才六里地,陈果山是分界线。据村里的老人说,当年叶飞将军就到过陈果山,站在山顶上拿着望远镜看北门村。他鼻梁上有一道子弹穿过的伤痕,很显眼。人们知道他是从国外回来的,背后都叫他番仔哥。

“二·三(民国二三年)革命失败后,北门村的大地主,也是马海区的区长林虎强行占有了陈果山,在山上种了桃树、李树,修了小石屋,雇人看护。其实那是区公所监视学堂村的观察哨。解放后土改运动,陈果山被政府划拨给了区农场。

改革开放以前,田长山长期担任乡农场场长。当时陈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