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同学情深

今天是马海一年一度隆重的“游神”日,是马海镇春节期间的集体狂欢。“游神”活动由各村老人会组织,几乎家家出钱,人人参与。田禾的母亲在年前就交了一千元钱,替田禾兄弟捐了个拱门,摆在村口。田禾小时候喜欢热闹,也参加“游神”活动,和弟弟田丰扮演闽王三兄弟坐在高高的“铁肩膀”平架上,后来上了大学当了老师,就不好意思在这个场合抛头露脸了。但家乡一年一度的狂欢节,越办越好、影响越来越大,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宾客前来观看膜拜。

初三这天,街道两旁挂着长长的红灯笼,家家张灯结彩,乡村的重要地点,如寺庙、祠堂门口、村口,矗立着庆贺的立柱、拱门等。过了十点,马海十里八乡的一支支“游神”队伍从各自村庄汇聚到马海镇,各个姓氏祠堂、各村寺庙神明、乐队,形成长达几里的浩浩荡荡队伍,活动达到高潮。前面锣鼓开道、鞭炮齐鸣,两人抬的巨幅彩绣“合乡平安”牌匾排在队伍最前面,后面是高大威猛、神态各异的神仙依次排列,绕街而行。神像所到,沿街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焚香祈福。队伍中穿插高跷队、舞龙队、腰鼓队等民间艺术表演,热闹非凡。“游神”活动中的“铁肩膀”表演,是最有特色的经典之作,观众赞不绝口。

马海镇“铁肩膀”民俗表演有四百多年历史了,起源于明朝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的故事。相传明嘉靖年间,倭寇在莆田被戚家军打败后,逃到罗源湾一带烧杀抢夺。倭寇看上了富庶的马海镇,几次侵犯,生灵涂炭。马海乡贤就研究制作了“铁肩膀”,“铁肩膀”上端坐着戚家军造型,晚上在城墙上晃动。倭寇发现戚家军的队伍到了,吓得屁滚尿流,撒腿就跑。后来戚继光将军采用陈第“泥撬”战术,全歼罗源湾一带的倭寇,祸害闽东长达百年的“倭仔乱”从此平息。为了纪念戚继光将军的抗倭胜利,马海一带年年都要举行“铁肩膀”表演,后来逐渐增加了“游神”等民俗表演。这几年又融入了新时代内容,什么“嫦娥奔月、神六上天”彩车。但“铁肩膀”民俗表演永远是“游神”活动的核心所在,是最精华部分。现在,“铁肩膀”民俗艺术已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几年,江海县沿海乡镇经济发展迅速,德高望重的老人醉心于修祠堂、续族谱、民间民俗活动;事业有成的年轻人热心创办济困助学的慈善会、修桥铺路的基金会。农民富裕了,农村变了。先富起来的一批农民身份改变了,成了老板企业家,买了豪车、建起了小洋楼、别墅。马海中学的东西两侧,建起了一栋栋风格各异的豪华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