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98、未雨绸缪(1)

与安静的对接,让我对案子有了深入的了解。

甜姨手里的委托书,并不是徐大官的委托,而是甜姨的委托。这么说来,股权与徐大官在法理上就无任何关系。

只是当初签署委托书的时候,孟小冬在委托书上签了名字,承认手里的股权是替甜姨代持。

问题是,孟小冬签字的时候,还并不认识甜姨。也就是说,这份委托书完全是在徐大官的手里炮制出来的。

事后我不禁为徐大官的高明击掌,到底是做大干部的人,人前三百年,人后五百年,他全部考虑进去了。

说起徐大官,有必要了解他的来龙去脉。想徐大官也是我老家出来的大干部,如今身陷囹圄,我不能不为之唏嘘感叹。

徐大官在我老家的时候就是个年轻有为的组织干部,由于不愿意曲意奉承,或者是看不得别人拉帮结派,因此在任上一直受人打击,郁郁不得志,寡欢不合群。

想我老家那帮子官员,不说文化素质,就连普通的做人标准都几乎丧失。也不怪得这些人,从市委书记到市长,几乎都是土生土长的人。而这些人的父亲或母亲,又大多是建国后的南下干部。根基厚,就不怕风。像徐大官这样靠读书当成的官,放眼过去,凤毛麟角。

人有本事不能纵情施展,是件最痛苦的事。徐大官就是这样的人,眼看着这帮子人在台上念个报告还经常读错字的同僚,徐大官感觉自己就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这样的故事到了我这代还在乐之不疲的上演。比如我们在电视上看他们讲话,居然不会说普通话,这让我很丢脸,让老家的父老乡亲都丢脸。因此徐大官一气之下远走深圳,想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徐大官调来深圳,正是深圳需要大量干部的时期。

八十年代的深圳,一切从零开始。一个小渔村要建设成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做到的。到今天有人还在感叹改革开放的伟大,殊不知当初要是没有徐大官这样的一批敢为天下先的人,以及举全国之力来支援,深圳想要有今天的成就,也不过是痴人做梦。

来深圳的干部像徐大官这样的人大有人在,大多是在家乡不得志以及受排挤的人。反正深圳是个新城市,大家来自四面八方,没有老家那么多盘根错节的关系,不需仰人鼻息,不需卑躬屈膝,只要人活得正直,一切自在命数。

徐大官当初来时也还晚了一点,各大机关的位子上都坐着了人。只有一家刚成立的出版社缺个社长,组织上还在犹豫着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