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90章 那一个奖

86年的第39届电影节,最佳影片这边有着法意混血英国出生、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提名、奥斯卡最佳导演奖、金球奖最佳导演奖、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奖等一长串状态加满的导演罗兰·约菲,以及罗伯特·德尼罗主演的《战火浮生》——这既是大导加大牌,又是改编真实事件的抗争殖民强权式剧情片,苏韵是傻了才会用自己的文艺爱情片去和这样的大家伙碰撞。

而最佳男演员这边,则是有着来自法国本土的米歇尔·布朗,听闻是最近两年的法国影坛新宠人气王,就差一个足够分量的奖项加冕……得,这基本也是没戏了。

倒是87年的第40届电影节,最佳影片《在撒旦的阳光下》是在强烈争议声中获得的奖项,而且这个奖对法国影坛具有着非同寻常的特殊意义:上一次法国电影在康城电影节获奖时间,是1966年,距离87年足足21年。

再下一次法国电影获奖,亦是21年后的2008年。

这间隔时间完全一致,巧合得让人忍不住猜想他们是为了捧自己人,而强行在87年的第40届电影节上无视争议强行颁奖。

至于87年的最佳男演员获得者,则是意大利的一位曾经获得过康城影帝的老牌男演员,不过已经因为多次票房扑街和婚外情绯闻而有所“过气”,兼且拿来冲奖的电影还同时投了奥斯卡那边。

很好,最佳影片有着极大争议,而最佳男演员的最强力竞选者,又是早就已经拿过一次康城影帝、还想一心二用地用同一部片子去争奥斯卡奖项的非本土人士……

这么一来,只要苏韵针对这些点使劲出力,说不定就能让这一届的评委会为了平息民怨,转而牺牲一下这些非自己人,立出一个更吸引火力的靶子转移视线——例如“第一个华人康城影帝”这种一看就知道必然会引发一场血雨腥风的称谓。

没办法,即使是不怎么迷信的苏韵,也是不得不承认张榷嵘的奖运真的不怎么样,幸运值基本是送给了和他合作同一部戏的男女演员,送出了一个又一个各种奖项的影帝影后不说,他自己倒还很是淡定又无奈地凭实力在颁奖礼观众席里一坐不起稳如泰山……

苏韵自己就是靠着公关起家而拿到的各类奖项,自然是不会让手底下的自己人吃公关不力的暗亏,相反,是更会在前面成功例子的基础上,稳扎稳打加以创新,去继续和那些为了肤色这个可笑理由而可以泯灭良心的“艺术家评委”拼个你死我活。

尽管她亦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