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7章 议论纷纷

,但问题就是,玛丽苏在八十年代就已经预见到的问题,很多人还都是看完就算,然后又重重地一脚踩进了这些已经出现过提示的坑里……”

“没办法,想要弯道超车,用几十年的短时间走完别人几百年的发展,必然会衍生出这种顾头不顾尾的遗留问题,而这些坑也是必须自己亲身踩过一次,才能明白到其中的意思——别说是我们,外边不少国家,也是楼市泡沫和老龄化问题严重,时不时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地这里弄弄那里弄弄,勉强维持着不崩溃就算……”

“嘘,可别说了,就连当年被上面特批全片不删减在国内上映的《天台邮差》,有段时间也是被改了结局的最后一句话,将‘资本’两个字改成了‘差距’呢——虽然这已经算是比较贴合原意的小改动,但是嘲讽的力度还是一下子降低了不少……”

“改两个字都算小力度了,这部片子在某些地方还是禁片,不让上映哩,不过这个规定倒是便宜了不少音像店老板就是了……”

“啧,我在国外读书时就租过这片子的碟片,禁止得越厉害,大家就越想看,音像店经常供不应求哈哈哈哈!”

诸如以上种种,皆是后话了。

时间回到刚刚拍摄完《天台邮差》的1982年年中,苏韵站在昏暗的小放映室里,神色凝重地等待着赵日赋看完粗剪版的评语。

“很有想法,也很冒险。”赵日赋在看完那个天台之上、两代人思想交接明悟的结局之后,语气深沉地撂下了一句。

看完了影片之后,原本对苏韵这部文艺片怀抱希望也大开绿灯的赵日赋,却是因为影片所展示的内容要比剧本更为之沉重的问题,开始有了该不该如原计划一般,把《天台邮差》送去外面参奖的新考虑。

“我觉得这部片子很值得我们去搏一搏。”因为暗中做的事和楼市相关,而《天台邮差》所抨击的亦是资本家恶意搞乱楼市的行为,赵励明当初在看完整个剧本之后几乎是惊为天人,私底下出了不少力帮助苏韵促成拍摄。

“能拿奖当然是好事,但如果拿不了的话,就是很得罪人的事。”比起两个满怀抱负的小年轻,赵日赋所考虑的东西,便更加深入和现实。

“赵爵士。”苏韵一改平日里的六叔俗称,转而尊敬地称呼了赵日赋一声,“我想,赵氏应该不会怕这种得罪人的情况——特别是在你的带领下。”

“况且,在海外那边,赵氏的实力从来就没有令人看低,只是运气问题,出现了一些小纰漏……”虽然,大家都对海外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