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2章 概念海报

0.7镜头了。

面对这个回复,杜利锋倒也没啥好说的:除了苏韵是主他是副,而且苏韵的黑科技新技术一直都很让人有信心之余;这种级别的神级镜头冒险带入城寨要是出了点什么问题,那是真的卖了他全家都赔不起。

既然苏韵保证说效果只好不差,就是材质问题之故,大概只能坚持一两个月就得报废——这对香江制作的速度来说,勉强也够用了。

而香江制作的速度之“快”,很大程度上就是来自于剧组人事的配合,以及追求多快好省的心理。

也得感谢城寨里这种污水横流、滴水无处不在的场景现象,不少人在走街串巷时即使是夏天也会穿长袖长裤和戴帽子,正好能在最大程度上掩护他们的偷拍行为。

是的,没错,偷拍。

《天台邮差》的男主角作为日日奔走在城寨之中送信的邮差角色,除了能借他的视角来展示城寨这个堪称奇迹的建筑群之外,自然也是能从侧面展现出大部分城寨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

为了追求最大化的“真实”,苏韵便提出采用偷拍的方式,将邮差这部分的剧情拍成偏纪实的风格。

这种做法在十年后的《秋菊打官司》里也出现过,兼且还因这种纪实风格和曲折剧情,而一举夺下第49届的威尼斯最佳影片金狮奖。

苏韵尝试着让曾经他们的领路人、参与过商业电台城寨节目拍摄的雷伯试了试,然后又在找了个地点隐匿着用固定机位拍了半天之后,回到出租屋里和杜利锋对比查验过——最后,双方都是同意了部分“写实”剧情采用偷拍现实的模式。

不过,尽管她和杜利锋两人各藏身一处,采取双机拍摄,但暗中固定机位偷拍的这种方式,始终还是不能如正经拍摄那样便利。

为了追求多角度多机位的素材,在日常伪装做义工和梁嘉威拍摄个人戏份时,苏韵和杜利锋基本都是无时无刻不在跟拍着的:早晨和黄昏的光线最好,可以拿来拍天台和需要光线的室外戏;而这两个时间段之外的时间,又正好能以走街串巷伪装做义工的方式,去进行对现实生活的偷拍。

一天的拍摄工作完毕后,一行人就陆续回到出租屋里聚首:他们倒是也想分头回家掩人耳目的,可惜租住的那个新楼的无良开发商,实在太过脑洞清奇。

为了省钱,地基没怎么打也算了,反正城寨里面楼挨楼的,就起到了一种奇异的互相支撑作用。也不至于沦落到风吹就倒的地步。

问题是,它这么一栋11层的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