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9章 闻风而来

从77年的电影下乡开始到如今82年的一期修路计划得以施展, 这一份时隔五年有余的回复,令苏韵捧着那些照片的手都不由得有些颤抖起来。

不过,考虑到祖国大陆各处有着贫富差距和地域优劣势之分, 苏韵这个修路计划的第一期, 资金大多都是放在了偏远、贫困的地区, 其用意就是将那些寻常人难以行走的“土路”改进成方便所有人出行的“大路”。

毕竟在那些有名的大省大城周围, 目前大多都已经有国家扶持修建的道路, 在这些地方周围修建道路也就是作为分支使用——但就大陆现时的发展速度, 国家修建的道路基本已经够用, 所以不需要苏韵在帮忙出钱出力去修建新路来作为分流。

唯独是偏远贫困的地区,国家一时顾及不到, 所以会接受爱国商人的资金投入并且给予政策支持,帮助偏远贫困的地区修建一条容易通行的道路出来:在那些偏远贫困的地区“土路”之中,一到雨雪天气就泥泞难行的泥土路都还是最好情况,出现意外顶多就是摔几跤, 很少有危及生命安全的程度。

而那种山区、水乡的天梯、索桥等寻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险“土路”, 所发生的的行道事故往往都会直接夺走一条鲜活的生命;因此即使有时会碰到这种工程量更大、费用更高的时候,苏韵也还是坚持将主要的资金和力量用在这些地方。

这便是她这份修路计划最核心的一点,也是“素韵路”能在这个特殊时代背景之下遍地开花的根本原因——随着祖国的发展, 曾经贫苦偏远的地区逐渐脱贫致富,周边所修建的新道路也会越来越多;但在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这一辈人的记忆里,家乡附近通往外界各处的素韵路, 就是他们得以窥见外界广阔天地的第一条阳光大道。

同时,亦是很多年里唯一一条家乡人民出行的主要道路。

虽然道路会因为如地壳变化等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老化和受损,也会因为新路的修建而逐渐被人们遗忘在时光之后, 但在某个时期, 它的确就是许多地方和许多人的唯一。

所以, 哪怕捐款修路不如捐款建校那样名利双收和维持时间长久,但是就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修路给予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的实惠,是远比建校来得迅速和明显。

孩子们代表着未来,而成年人代表着现在;所以只有上一代的眼光和思想能解放,明白事理,他们的下一代,才能是真真正正地得到最大的发展。

放眼未来固然是好,可惜我们仍然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