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3章 何种心思

的南斯拉夫电影,以及其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尽管在后世时威尼斯一向都是欧洲三大电影节里最重视华夏电影的那个,但这次对手实力之强劲,也是让苏韵颇有些胆战心惊:通过系统资料得知,现在还只是初出茅庐的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在未来将会是各大电影节的宠儿,也是极少数能完成三大电影节“大满贯”成就的电影大师之一。

尽管大师初出茅庐之时的导演技术还不够成熟,但天赋所带来的情感捕捉和表达的技艺,却是已经带着了独特灵气的敏锐。

苏韵坐在电影院里看着这部用小语种拍摄的电影,在那民族音乐独有的、渗透着历史和时光的厚重与悠长的情感渲染下,大屏幕里面的每一幅画面,都似乎洋溢着浓烈的愁怀与难以言说却又触动人心的复杂情愫。

同样都是伴有不少音乐的新锐电影,倘若说《青春之歌》是少年时期仰望明天的朝日阳光,那么《你还记得多莉贝尔吗》就是暮年时期回望当年的黄昏回忆——这一点,在评奖方面对苏韵就很是不利。

即使是特别重视销量和人气的奥斯卡,偏文艺小众的带着悲调的故事色彩,就总是要比偏商业大众的喜剧氛围更得那些评委的喜爱。

不过苏韵倒也没有十分的妄自菲薄:从拍摄技术等多个方面上,如今仍然算得上半个萌新的库斯图里卡,俨然是比不上从小就幸运跟在数位世界级导演大佬身边学习全流程的她。

况且,《青春之歌》因为背靠赵氏的关系,在公关和营销这些方面,是要远比《你还记得多莉贝尔吗》舍得下本钱。

再说了,南斯拉夫最近几百年都因为动乱而处于分分合合的状态之中,这种仿佛无家可归无处可依的动荡生活,使得流离失所的南斯拉夫人民在拍摄电影时,即便是喜剧题材,亦总是会带着这种深隐其中的悲意。

而威尼斯电影节最看重的,就是创新。

在苏韵的《青春之歌》这里,除了拍摄手法新、公关和营销方式新、主角新故事“新”以及音乐也都是全新出现不说,那种限定于这个国家这个时期的种种特殊情况,被电影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娓娓道来,也是得让不少人高看这部电影一眼。

在人世间做什么事,都不外乎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字。

所以悲观遥望动荡家园的南斯拉夫,最终解体成为了历史书里的一个记号;而纵使暂时分离但两边人都盼望着重聚的华夏,便于那一个无数人注视的烟花雨夜之中,将在外历经风雨百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