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09章 领导的私事

奈,正如有机会说的那样,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扎到清阳后,就被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事包围住了,根本没时间想这个问题,你今天要是不提,我早就忘了这个茬了。”

荆涛说:“我记得您以前有篇文章涉及过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

“没错,那个时候还没有‘空心村’这个说法。”

荆涛说:“虽然没有‘空心村’的说法,但问题却是同一个问题。我到了东立后,也不是带着这个问题下去调研的,而是在调研中发现了这个问题,才想起您几年前的那篇文章。”

“有什么启发吗?”

郑玉德显然很高兴荆涛还记得他那篇文章。他在省政研室的时候,的确写过几篇有分量的文章,但这类文章往往政论性强,趣味性没有,所以能记住的人似乎不多。

但荆涛却能记住他的两篇文章,另一篇就是论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当时他有个比较超前的提法,那就是各级、各地都重视房地产的开发,却忽视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他曾经呼吁我们的经济不要“瘸腿”发展。

荆涛曾两次跟他提到那篇文章。

现在,荆涛又提到了他那篇论述农村留守人员问题的文章。看来,这小子还真是用心了。

此时,荆涛说:“我也不是一下子就关注到这个问题的,我是去调研万水河项目的时候,到了附近的一个村子,在跟村民的闲聊过程中,才发现,如今的农村,最年轻的就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其次就是儿童,青壮年劳力几乎都出去了,村里家家户户盖的房子很漂亮,但住的人却很少,那些起两层楼的可能只装修了一层,另一层充当了仓库。”

“那是为什么?”郑玉德问道。

“一是装修需要钱,还涉及到取暖。二是没人居住。”荆涛说:“我让新西乡全体乡干部都写一篇调研文章,主题就是如何解决‘空心村’的问题。”

“哦,说说看?”郑玉德更加感兴趣。

荆涛说:“目前,乡干部们倒是交了答卷,我不用看,就知道他们的调研报告在什么水平上,不过这不是我的最终目的,我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他们例举出农村存在的现实问题,让他们注意到这些问题,开动脑筋而已。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呢?”郑玉德问题。

荆涛说:“第二步就是如何依托万水河项目,找到新的增收点,从而吸引那些青壮年返乡,建设家乡。”

“第三步?”郑玉德继续问道。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