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0章 我要做皇帝30

三言两语将他们打发走了。

柔然使臣虽心有不满,但在得知定北伯沈胤之已经收复昌源,平定朔方之后,却也不敢放肆,匆忙收拾行装,灰溜溜的退出了金陵。

他们一走,仪国公之事便显得扎眼了,御史们得了证据,又有李韬等人的口供在,都死咬着仪国公不放,非要查个水落石出才行。

仪国公是苏皇后的父亲,晋王的外祖父,他若是倒下,晋王也就输了一半,这样好的时机,慕容晟如何会放过,一边指使心腹落井下石,要求彻查此案,另一边,又不可避免的将主意打到了沉静秋身上。

有嫡庶之分横亘着,朝中有希望继承大统的皇子就那两个,不是他,便是晋王,现下晋王颓势已现,慕容晟自然将储位视为囊中之物。

沈平佑死了,但沈胤之还在,接连几场大胜,声望之高直逼其父,若是能将他纳入己方阵营,何愁登不上太子之位?

沉静秋若是愿意,那自然再好不过,若是不愿——左右皇帝此时正忌惮沈家人,便先下圣旨,定下名分,沈胤之投鼠忌器,怕也会有所顾忌。

慕容晟如此思量着,却也没急着进宫去见皇帝,更不曾煽动朝臣上疏,主动促成此事。

他心里明白,沈胤之连皇帝的诏令都不听了,裹挟几次大胜,要求朝廷彻查昌源战败一事,态度如此坚决,仪国公是死定了。

仪国公一死,晋王就得跟着完蛋,作为仅剩的候选人,皇帝一定会帮自己铺路的。

事实上,他想的一点不错。

皇帝几次三番降旨于沈胤之,却都没有得到回复,内侍甚至告诉他,沈胤之当着天子使臣的面,就把那几分诏书丢进了废纸篓。

沈胤之不傻,否则也不会这么快便稳定边军,收复失地,他身为人臣,却敢如此僭越失礼,想必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

皇帝有些胆寒,再见御史清流们纷纷上疏要求彻查此案,便顺水推舟,令人将仪国公扣下,再着刑部与大理寺联合查办此案。

苏皇后听闻此事,当场便晕过去了,醒过来之后,便到太极殿前脱簪待罪,请求皇帝不要受奸臣蒙蔽,误解自己父亲,晋王也是心急如焚,一边吩咐人努力降低此事影响,另一边却在高陵侯府下了十成十的功夫。

皇帝与苏皇后夫妻多年,又有晋王这个儿子在,毕竟也是有感情的,此次查办仪国公,又是为沈胤之所迫,并非出自本心,故而在此事的态度上,便格外消极。

再则,他心里也有些考量:仪国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