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8章 【捐官别驾】

<b><\/b>

到得州衙,朱铭先办理到任手续,然后让众官吏散去,只拉着黄珪一起到州衙后院。

濮州有四个县,一个望县,两个上县,一个紧县。

金州有五个县,两个中县,三个下县。

一经对比,就知道金州有多穷,别说望县了,连个上县都没有。

但是,金州的州衙,修得比濮州还气派!

州城的面积极窄,州衙的面积极大。再加上其他衙门,以及州学、贡院、校场等地方,官方机构占了全城的四分之一。

城内除了官府,多为店铺、富户和中产,底层百姓基本都住在城外。

朱铭让郑元仪摆酒,请黄珪到花园里赏景对饮。

碰了几杯,朱铭问道“鄙人初来乍到,对金州不甚熟悉,还请美英兄说道一番。”

黄珪放下酒杯“金州之困,一在地狭民穷,二在苛捐甚重,三在土贡繁多。”

“土贡?”朱铭还真没料到。

黄珪详细诉说“金州的贡品,有麸金、麝香、枳壳实、杜仲、白胶香、黄檗。”

六样贡品,其中五样都是药材或香料。

而朱铭之前执掌的濮州,贡品只有一种绢布。

本来就特么穷,贡品还多达六类,金州百姓的负担可想而知。

为了区别番邦进贡,国内州府的贡品,又称之为“土贡”,每年是有定额的。

花石纲不属于贡品,那叫“进奉”。

黄珪说道“以麝香举例,每年贡额为五斤,然则数外取索,连我都不知道具体数量。”

古代的贡品数额,朝廷定得非常合理,不但不会扰民,反而能刺激地方经济。

但是!

采贡官员往往“数外取索”,想征多少贡品就征多少,想怎么压价就怎么压价。

比如包拯担任端州知州,当地盛产好砚,被列为贡品。包拯的前任,每年数十倍征收。而包拯只按定额征贡,清廉之名遂传播四方。

朱铭问道“金州土贡,来源何处?”

黄珪说道“役民,采买。”

贡品的来源有四种,采买、官办、贡户和役民。

采买就是官府向民间收购,往往低价强买。

官办是国营企业上供,如皇家茶园、官办银场。

贡户是划分专门户籍,如《捕蛇者说》里的捕蛇户。

役民即强制老百姓进行生产,最恶心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