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九百七十二章 赵王亲征

由赵天麟统一指挥,想来要对付赵王,不过是易如反掌。

就在众人以为天子会顺水推舟答应之时,十三的话却出乎了众人的意料。

“战略谋划者乃六军都督府之职责,临机变通者所赖者前线将士之判断,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我等身在神都,不可妄令!”

十三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是他的老师,是却是战术和战略上的高手。

杨清源在教导十三的时候,对于具体的为政手段,基本没有传授多少。

因为十三非嫡非长,从小就没有被当成继承人培养。

杨清源只能选择在最短的时间内教十三最有用的东西。

太宗文皇帝给十三留下了一个殷实的底子,十三不需要当景帝,他要当武帝,当宣帝,要对外开拓!

这样的帝王,最重要的就是知兵。

知兵并不是想要十三能和刘宋武帝刘寄奴、光武帝刘秀、前唐太宗文皇帝李二凤那样,能打遍天下无敌手。…

知兵的天子,要能看懂战术,有战略眼光,不会随意指手画脚。

蓝星上就有三个假装知兵的天子,和上述三条截然相反。 其中一个就是赵宋太宗,又称“宋车宗”,这位大佬具有独特的指挥风格——画图式指挥。他极度倚赖预先制定的阵图去指导和干预前线将领的行动。

太平兴国四年,在宋军第一次幽州溃败后,辽军大举南犯,当崔彦进、崔翰等人领军迎敌前,太宗宋太宗不但预先安排了“会兵、设伏、夹击”的战略部署,还亲自授予诸将阵图,“分为八阵,俾以从事”

宋军按照宋太宗赵光义的八阵图,宋军将八万主力分成八个阵,各个阵相距一里左右,正面迎击辽军。宋军将士一看宋太宗赵光义这位“军事天才”安排的阵型,感觉这场仗没法打,因为这个阵型很容易被辽军的铁骑分割包围,宋军将士在开战之前毫无斗志。

右龙武将军赵延进发现辽军是一字长蛇摆开,第一个提出了合并一处的建议,其他将领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建议,在双方开始布阵之时,宋军将领却忙于争论是否听从宋太宗赵光义的安排。这样的局面下一次将是出现在校长的手上。

为了拖延时间,宋军派人向辽军主将韩匡嗣传达了想投降的意思,辽军也就放松了对宋军的监视。

赵延进建议宋军应立即改松散阵型为前后两阵,采中央突破的办法,杀契丹人一个措手不及。但崔翰对此却很犹豫,生怕违逆了太宗的“阵图”,战后会被问罪。赵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