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八百三十五章

食羊,这些都是死亡,但这些不能成为张玄清论点中的“杀戮”。因为这些羊、虎所行之事,不是为了死,而是为了生。

同样的人,捕猎吃肉,也不是为了死,而是为了生。

但血河宗的行为就不一样了,他们的杀戮之行,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人的精元血气。

这就是不道!

不仅仅血河宗的行为是不道,发起无故侵略战争的行为,都可以是不道,因为他们的行为都不符合自然,都是杀戮。

杨清源闻言,右手的手指无意间地在敲击着桌面,不可否认,张玄清的论点是有道理的,而且价值观很正,但价值观不意味着就是对的。

“张天师所言不无道理,然天地之间,有阴有阳,因为有邪恶,所以正义才有价值,因为有残忍,故而善良才被赞颂。易经有云,大道五十,天衍四九,遁去的一。

天衍之道,自然是天地之规则所在,然天去其一,是为大。天道便不再完整,加入了变数的大道才包揽了天地规则。杀戮之道,虽然不合自然之法,却在道之内。”

天道自有规则,但其一遁去之后,天道便不再完整,但也让世间规则变得更加完整,这就是所谓的大道。

而人之道,便是基于这个“一”而立的。人之道,未必就符合天地自然之规律,但他依旧存在于道之中。

杨清源的这番话的论点其实就是想说,辩证万物,存在合理。

存在即合理,其实并不是杨清源所说的意思。

语出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主流观点认为其应当翻译为: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杨清源和张玄清的矛盾点在于,一个人是事实判断,而另一个则是偏向价值判断。

张玄清的观点,偏向主观唯物主义,其认知系统是,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运动,一切运动都有规律可循,并且能够总结出来一个个规律,以为就是这样的,以主观总结归纳出来的规律为物质世界的规律,世界的整体,所有的个体,都按着这个规律在运行。血河宗的道,不符合道引人向善,上善若水的理念,所以血河宗的道,非道也!

而杨清源的观点,则是偏向客观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认为自然规律改变世界,推动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世界都是叵测的,变化是叵测的,个体也是叵测的,所谓规律性,仅在有限范围内存在,只要把范围扩大,万物皆无规律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