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 112 章

些精美的瓷器并没有被当做装饰品对待,而是成为了九凌新城下水管网的主力组成。

直到几百年后,有远来的吟游诗人来到这个被称为传奇的城市,亲眼看到下水管道都是在外界卖出天价的昂贵瓷器,才忍不住脑洞大开,写出了“九凌城遍地黄金瓷器,水中有奶奶中流蜜”的史诗咏叹调,竟然还流传了千百年。

不过现在说这些还太早,九凌城的主人还在为第一个轻工业单元的落地煞费苦心。

宁非看向谢增和木东来。

“谢老,木老,刘通已经把织布机造好了,接下来你们要去尽快造一批机器出来,”他眼神没动,却直接点了萍花的名字。

“萍花姐,你们现在需要多少织布机?”

萍花怔愣了一下,略有些仓促地起身。

“现在参加织布课的有32人,两个年纪比较小的可能不太会操作,至少需要30台。”

“另外,”她定了定神,很快恢复了冷静,又继续说道。

“还有些婶子和阿姊说家中有姊妹想要过来做工,但我们都没让她们过来,如果要算上这些人,至少还要加15台左右。”

宁非点了点头,心中给萍花点了个赞。

是个有心人,心思也在织布坊上,没让他失望。

“布坊还没建成,暂时不要让这些人来。”

宁非摇头。

“我们自己先组建个布坊的框架,培养出一批成手。现在有了纺织机,棉纱的供应反而是个问题,还需要继续改良。”

“等九凌湖的织布坊正式建好,在考虑招工的问题也不迟。”

他把目光投向萍花。

“秋婆婆身体不好,还是作为技术指导给大家上课。这个内部织布小组,就由萍花姐组织,尽快拿出一批成果来。”

于是,新成立的织布组正式在墨宗内部诞生,并且很快就招收到第一批弟子。

旧食间的厅堂里,织布女工们正娴熟地使用弹簧飞梭织布机织布。

一台台织布机排列整齐,中间留出宽敞的空档供人通行,秋婆婆拄着拐杖不停地来回巡视,查看众人的织布情况。

如今纺织小组只有10台机器,30名织布工分成三班工作,每人每天可以使用五个小时。

分组和工作时间是萍花拍板的,倒不是她待人严苛,而是大家都想多用机器练练手,五个小时的上工时间,那还是萍花好说歹说,和众人商量出来的。

因为宁非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