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7章

赵荞的“归音堂”仿朝廷邸报样式,定期刊行汇总近期坊间热议趣闻的杂报。为有自己的杂报售卖渠道, 在她大哥信王赵澈的指点与扶持下, 她从成年后独自经营的商号产业便多以酒楼、茶肆为主, 如此便能一举两得、财源广进。

她打小在坊间滚惯的,又是个轻易不肯忍气吞声的性子,结怨得罪人自是难免。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她名下诸多产业都交由信得过的掌柜们打理, 除半年例行盘账一回外便甚少亲自插手日常事务, 也从不张扬自己就是这些商号幕后东家的事。

所以,京中不少人知道赵荞爱去“馔玉楼”,但知道那是她产业的人并不多。

刺客们第二次取得指令竟是在馔玉楼,无论这事是不是巧合,都颇为微妙地将赵荞——或者说是信王府——架在了火上。

赵荞有点憋闷:“就算那名暗线当真在馔玉楼落网,也不关我多大事。但这事烦就烦在, 它恶心人啊。”

刺客案这几日已到了京兆府、皇城司协助内卫全城搜查的地步,按大周律,这种案子结案时定要张榜公示来龙去脉, 到时满京城都会知馔玉楼是信王府二姑娘名下产业。

信王赵澈领圣谕协理国政,自是很受人瞩目的。

暗线利用赵荞名下产业向刺客传递指令,这事明摆着不可能与她本人有关,以昭宁帝一惯性情,也不会昏聩到以为信王府与松原意欲裂土的反叛余孽有所勾连。

但这事的恶心之处也就在这里。

因为所有事都是用脚趾头想就能明白的,赵澈若郑重其事上书解释反倒像心虚,最好的选择当然是避而不谈。

可如此一来, 这事在许多人心中就会显得讳莫如深,过后必少不得有人要在背后妄加揣测,鬼知道会被说成什么样。

“冤死我了,无端端给大哥招来麻烦。”赵荞烦躁抱头。

一想到自家大哥将来要为这破事被别人在背后指指戳戳地议论,还没法解释,只能生吞这苍蝇,她就十分恼火。

赵昂同情地看了看她,宽慰道:“没人会怪你,惹上这种麻烦又不是你的过错。酒楼茶肆本就人来人往,总不能事先查验每个客人的身份才放人进去。朝野议论也就是一阵风的事,阿澈什么阵仗没见过?你就别往自己头上揽了。”

赵荞闷闷“嗯”了一声,接过贺渊递来的沁凉果茶,鼓着腮小口啜饮起来。

“内卫那头做何应对?”赵昂转而看向贺渊,神情认真不少,哪里还是先前那副被爱妻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