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九章 堂堂之战

全部靠预先存储的草料支撑下去。

其实吧,距离初次的大雪至今,也已经有十来天了,只是雪情断断续续的,此前几场都没等到后面一场落下便融化殆尽而已,所以还让草原的本色可以裸露几天,但是不管怎么说,能够在这样的局面下把突厥人拖得越久,对汉人肯定是有一定的天时之利的。

萧铣自然也少不得在甲胄里面穿了厚厚的棉衣,让他颇觉板甲有时候也是颇为不便的,至少弧形尺寸定死之后。再想往里头塞东西不免会觉得臃肿憋闷,还好萧铣的身段比较瘦削,还不至于勒得慌。而有些体格相对偏胖的军官们在量产尺寸的板甲下头,大冬天的都喘上了。

不过这些都是小问题。至少汉人的军队如今都有棉衣可穿,便是一桩非常重大的利好了。丝绸做的最内层衬衣,充分确保即使甲胄被箭矢射穿后还能裹住箭头润滑伤口、避免拔箭时的二次伤害。丝绸外面的棉袄则是棉布料子、棉花填料的,棉花都是东莱留守陈棱的地盘上出产的,也就是后世山东日照一带的棉花,棉布则是吴郡松江常熟一代机纺的棉布。

这些货色虽然卖到外头去可以赚取暴利,但是这几年萧铣军可不缺钱粮,对于这种战略物资都是捂得很紧的。突厥人绝对不可能得到,这些胡狗只能在寒冬中依靠传统的皮裘御寒。当然倒不是说皮裘的御寒效果就一定差,但是皮裘的昂贵特质导致这玩意儿中的上品只有突厥中的军官才穿得起,普通士兵大多数还是只有破破烂烂的羊皮袄,这种装备在寒冬中作战,首先体能上就要打一两成折扣。

原本萧铣军如今的一个劣势,便是他手头的精锐骑兵有些不足——秦琼的部队之前被杨义臣调走,在沿着桑干河用车轮舸给杨广抢送军粮的时候,因为后续突厥人围堵上来,所以当时就顺势入城了。并没有返回城外的大营。这桩事情因为是杨义臣随机应变指挥的,当时萧铣本人带领的大军还没有赶到关外,所以他并不知情。也着实打乱了萧铣的计划——在他原本的预期之中,秦琼这支铁骑,可是要在决战中由他亲自作为战略预备队指挥的。

不过现在由于情况有变,萧铣倒是对这个变故有了几分欣慰。因为考虑到如今的天时,秦琼的铁骑如果此前留在城外的话,此刻肯定已经因为缺乏草料而窘迫了数日了,而雁门城原本便是关外边城,战前草料存储便很多,此前出现物资短缺时也主要只是缺粮。并不缺草料,所以秦琼的部队留在城里。反而躲过了雪灾对骑兵战马的损害,还能养精蓄锐。

而且萧铣相信。如果城外的隋军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