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十一章 冬日琐事

,最快更新窃隋好驸马 !

西溪河乃至周边沼泽的治理其实也没什么新意,施工方法大致上和疏浚西湖差不多,甚至因为地块更加狭长,所以运输工作量还减小了不少,而且并没有引入新的技术难点。无非是总面积更大,需要数千民夫在这片土地上苦干快干拼一些体力活罢了。

开皇年间,杭州的西部非常之荒凉,沼泽地这种地貌是很常见的情况,无法耕种的湿地也是面积颇为广大。过了西湖再往西之后,除了山地之外就基本上都是湿地,要到余杭县的辖区才会稍微好一些。

萧铣下决心治理西溪河周边水系,当然不是为了和后世那么潮,玩什么开发西溪湿地风景区了。他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首先尽量沟通西溪河上游余杭县境内的南苕溪,并且最后建成一条带闸门的引流渠连通西湖。然后将来若是大运河挖到了杭州,再想办法把西湖、护城河和大运河之间挖通修闸,解决西湖自古以来都是死水的问题,那么杭州城里的苦水咸水问题,基本上算是釜底抽薪一劳永逸地解决了。

虽然南苕溪和西溪河的水量也不算大,不过好歹也算是引流了天目山山区数县范围的部分降水,在这个时代也没什么更好地办法可以实施了——一千三百年后,现代人当然可以选择在西湖南线花港观鱼一带建造暗渠直接引钱塘江的滔滔江水灌进来,但是那条路线可是要穿过西湖南边的沿江山区的。而在隋朝,在凤凰山底下打隧道做成穿山暗渠根本是天方夜谭,所以萧铣只能退求其次。

……

在西溪河的工地上,萧铣一直熬到了午后申时,冬日天色暗得早,哪怕在城边再有个把时辰也就到了要收工的时候了,而西溪河的工地因为地处荒凉,大部分民夫都要多走十里八里的路回家,自然更需要早点儿放工。

对于防止太早有人旷工,工地上也是颇有办法的,那便是把晚饭延迟到这个点儿才开饭,民夫们下苦力气干活,便是为了省下冬日一天口粮,不吃饱肯定是不会走的。

隋时已经有出现有人一早起来吃点心、或者夜里深夜加点宵夜的生活习惯了,但是那种行为显然和贫民是毫无关系的。淳朴穷困的百姓,大多数依然是一天吃两顿,早饭在辰时末刻光景,也就是早上九点钟。如此一来,第二顿拖到申时也就是下午三四点也就可以忍受了。

同时,因为隋唐时候华夏大地上,已经有部分南方富庶之地的农民掌握了种一茬收两茬的再生稻的技法,气候也允许。故而在苏州湖州这些地方,凡是收二茬稻的州县,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