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一十三章璧山空战(四)

,最快更新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

随着日军侵略规模的扩大,中日之间的制空权争夺变得愈加激烈,双方都在血腥的空中绞杀中积累着宝贵的经验,并寄此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指挥官和飞行员。不过随即问题就出现了,这种成长的代价是昂贵的,缺乏后劲支持的中国空军很快就暴露出了短板。

持续多年的军阀混战导致中国基础工业的发展迟缓,已经远远落后于东方的近邻日本。在航空工业基础极端薄弱的中国,中国空军其实就是一株无根之木,在战争中产生的损耗根本无法依靠本国的工业实力来弥补。

此时的中国空军可以说是一支花钱买来的空军,所有的战斗机都是高价购买的国外产品,空军已经成为了某些家族眼中的大肥肉,他们根本不在乎买到的是什么,性能是否优秀,他们只关注这一笔武器进口的买卖,事成之后能够从中获得多少回扣。

而当时中国国内的几个飞机制造厂,因为技术水平薄弱,加上生产设备落后,只能制造一些性能落后设计陈旧的轻型民用飞机,就算拿去播撒农药都可能有些吃力,更别提加装武装参加战斗了。中国此时其实有不少受过西方教育的优秀航空科技人员,却因为技术研发项目得不到上级的资金支持,航空工程师最终沦为了普通机械员,在那段时间里,不知道有多少曾经意气奋发的技术英才最终在官场的熏陶磨砺下变成了无能废柴。

有人或许会说当年某某文件上记载,当时中国的发动机和飞机都能自己造啊,是啊,80马力的发动机你怕不怕,时速280公里的飞机你怕不怕。。。。反正日本人是绝对不会怕的。至于把一堆进口发动机与零部件件拼拼凑凑搞出一架飞机就大喊仿制成功的,这应该叫组装好不好,就连骨架的钢管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浑身上下唯一国产的只有外面那一层蒙布。

军队的飞机修理厂连自行加工出一些零件进行维修这种最基本的任务都搞得一团糟。随机购买的备件用完后,新零件还不知道在哪儿,最终只得拆东墙补西墙,保证战备飞机能够上天作战。结果就是完好的飞机越拆越少,待修的飞机停满了停机坪和仓库。

随着战争局势的恶化,中国空军的战斗机损失变得越来越大,相反对手日本这一边,可以源源不断的从国内获得补充的飞机和人员,不但如此,日军还借鉴战场经验研发出了新机型。此消彼长之下,中国战场上的日军航空兵部队无论从规模还是装备上很快就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

中国飞行员的培养机制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