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二十一章 多管齐下,西南

革命风潮,并练革命之军。但陈文强也没放弃在长江中下游,即腹心地带起义的计划。

而三路齐发,决战于腹心之地的大战略,可以说是陈文强与宋复华先行商议,又综合了吴禄贞的专业军事意见,才最终形成的。

现在,革命走到了这一步,前进的道路虽然还有很多坎坷,但前景却已经露出了胜利的光明。不仅仅是西南革命军的接连胜利,还有陈文强在体制内的经营和发展,更有复兴会号召力的迅猛提升。

留学生、海外华侨华人、国内热血青年,所有在革命号角鸣响中深受鼓舞、矢志投身的革命者,正在复兴会各支部的协调引导下,不断奔赴革命战场。

这些人具有新思想,有信仰、有理想,有精神、有意志,说是这个时代的精英也不为过。他们的加入。使革命军更加坚强、稳固,更有战斗力。同时,各方面的人才会集,也使根据地的运作快速走上了正轨。

“……现在。我们是革命党;以后,我们将是革命的政党。现在,是旧的破坏的时期,以后,将是新的建设的时期。现在。对于敌人,是拿出铁血的精神,同他们奋斗;以后,对于敌党,是要拿出政治的见解,同他们奋斗……”

“……愚非不想直捣黄龙,达革命之彻底成功。然昨夜再思陈同志之言,颇觉有理。正如其也说,若欲达革命之彻底成功,而致全国大规模内战。列强觊觎之下,日俄最为可虑,确有分裂之虞。若如此,吾等岂不成千古罪人。而吾却不想作一野心家……”

“……若革命不能彻底成功,而免国家之分裂,妥协似也可为。至于政治体制,愚以为内阁制为佳。如我党在国会里获得过半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可以组成一党内阁,退而在野。也可以严密监督政府,使它有所惮而不敢妄为,该为的,也使它有所惮而不敢不为……”

总体上来说。宋复华对日本似乎没有什么好感,他在甲午战争期间曾写诗:“要当慷慨煮黄海,手挽倭头入汉关”。日俄战争爆发时,宋复华也一直关注着这场战争的进程,但他并不是关心日本的胜负而是担忧中国的命运。

从本质上说,宋教仁是一个“不爱朝廷的爱国者”。他在文章中便明确指出,“吾人之主义,可大书而特书,曰‘爱国主义’”。在他看来,清廷是国家强大的最大障碍,因而他在杂志中不用清朝纪年而使用黄帝纪年,以示对立。

再从另一方面来看,他“精力过人,极具才识,亦通辞令,喜做高谈阔论”。通过阅读大量的西方书籍,再加上他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