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五十八章 纵横捭阖,新的革命基地

发生的会审公堂案,这时候罢市罢工的一方,已经不只是起先的要求和条件,比如撤去滋事的主审官,撤惩撕打华官的巡捕房捕头,向中国官厅公开道歉,并释放黎黄氏和所有关押华人等等。而是要求英方对中国民众死伤几十人的事实进行赔偿。以及由此罢工罢市所给商人和百姓造成的损失。罢工罢市的地区也明确缩小,直接针对公共租界的中区,也就是英美租界合并前的原英租界。

这样的条件当然令一贯势大傲慢的英国人所难以接受。而抵制地区的缩小却意味着抵制的深入。英资经营的洋行、旅馆、饭店等,中国雇员、连同打杂仆役纷纷辞职而去;悬挂英国国旗的船只靠岸,没有苦力前来搬运……抵英风潮变得更有针对性,甚至在向汉口、广州等商埠蔓延。

而针对性的抵制也使公共租界内的美、比、荷、德、俄等国纷纷噤声,以免惹火烧身。显然,他们也看出来了,这场抵英运动的背后有着大势力的支持。不仅是资金,更在上海滩有惊人的发动和影响力。若论后者。明面的旅沪华人公会和地下的兴义堂肯定是其中翘楚,也肯定参与其中。

事件起初,英国驻华公使靠着强权,避开中国民众被打死打伤多人的事实。竟向清政府提出索赔八万两银子的要求。其提出赔偿的理由,主要是在那一天老闸捕房遭到焚毁,几户英商遭到袭击。现在,英国领事署不得不将肇事的法官德为门换下,由其他人代替担任陪审官,并提出洋人的损失由工部局赔偿,华人损失由清政府地方官抚恤。

但风波依然持续,中国人一方很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儿。而且,条件在继续加码。比如要求工部局同意成立华商公议会,增选七名华商董事,以参与公共租界治理;禁绝鸦片入中。关闭公共租界烟馆。

英国人焦头烂额,却又不肯轻易低头;中国民间的愤激情绪则不断增加,蔓延扩大。在这样的大形势下,陈文强不仅拒绝英法的贷款,更变本加厉,以汉阳铁厂为抵押。再向德国贷款赊机器,开始兴建大冶炼铁厂和开发湖南常耒锰矿。

德国资本大举进入长江流域。令英国人感到惊慌,但趁虚而入的显然不只德国一家。在国内遭到“托拉斯爆破手”罗斯福反垄断打击的美国资本,也看到了良机,再有陈文强通过查理宋和罗迈等人的暗示诱导,也纷纷打着民间财团的旗号前来武汉,在这“九省通衢”之地进行投资。

你上赶着来贷款,我还要挑挑选选,提出条件呢!陈文强借美压德,借德压美,这边谈判,那边谈判,终于以商办商还的名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