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二十九章 身处其境的改变,筹款竞争

个极有气势的大字映入了眼帘。

……………

炒作、包装为的是使大革命家放射光芒,引人仰慕、追随,并占领革命的制高点。

而如同美国独立战争时差不多人手一本托马斯?潘恩的《常识》,复兴会也经常印制宣传革命的小册子,阐述革命理论,指明革命方向,树立领袖权威。在民间这有可能成为一种巨大的启蒙力量,在人们心中引起了一种极大的变化;在革命军和复兴会内部,则鼓舞着斗志,统一着认识。

语言是浅显易懂的,问题是常见却为很多人困惑的。在用激昂铿锵、清晰睿智的语言嘲弄了君主制的昏庸、抨击了世袭制的荒诞外,还为人们描述了理想中的共和政体。

什么是共和?为什么要共和?世界上采取共和体制的国家有哪些?中国实行共和有哪些困难?

为什么要革命?要怎样革命?革命要改变什么?革命的方略有哪些?革命什么时候能成功?

这些在后世看来极为普通的问题,在当时却几乎没有完整而明确的阐述,很多高呼革命者只是停留在改朝换代、推翻皇帝上,更有革命者认为只要恢复汉家江山,便是革命成功。

自古人间英物并非横空出世。亲人朋友必然有相互辉映者,带动和引导她们走上革命之路。油灯下,秋瑾终于静下心来研读。身处在现实的革命环境中,抛开了在东京留学生中的浮躁和热情。冷静地思考、判断,无疑是她人生中的重大转折。

“十年之内,甚至更短的时间,革命必会成功,共和国必会建立!慷慨面对生与死的抉择。将忠义献于民族祭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的光荣。诸君,努力,再努力!奋斗,再奋斗!”

秋瑾推案而起,十年磨一剑,十年大成功,能充满自信地做出此论断,多么豪气冲天。多么令人热血奔涌。

好,十年,甚至时间更短,这样一个坚强、自信的团体难道不值得自己加入并追随,见证历史的一刻,见证革命成功的荣耀。

晚清时候有太多去我、灭我而成全自我的人,比如自沉颐和园的王国维,比如横刀弹歌的秋瑾,比如舍生取义的徐锡麟,这种追求是朴素的。他们的追求更接近义的本原。

但他们也需要一盏指路的明灯,需要不断地强化自我,用坚定的革命信仰去完成心中不懈地理想追求。而在改变和引导上,身体力行的实绩比宏大美妙的理论更有效果。

革命军在琼州纵横不败。吸引的不仅是秋瑾,更有很多知名的、不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