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一一章 问题和解决方法

量的水力机械以外,兵工厂没有其他可以代替人工的机器,所有工作都要通过手工完成,生产速度难以大幅提高。

这个问题想要彻底解决,短期内没有可能。

汪克凡不是理科生,数理化的水平比高中生强不了多少,只能在基础方面提供一些帮助,更多还要工匠们自己摸索。欧洲国家在这方面强一些,可以向他们学习,石鼓书院一直就在做这件事情,但是在短期内,很难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而且汪克凡还知道,这个时候的欧洲国家也在积累阶段,现代科学理论的架构还没有形成,比如科学巨人牛顿,现在还是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牛顿三大定律还要等到几十年后才会诞生,单说物理学的知识,欧洲国家未必比汪克凡强多少。

不过话说回来了,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该借鉴的还要借鉴,该学习的还要学习,汪克凡没指望衡阳兵工厂立刻进入蒸汽机时代,只要能利用现有条件提高生产效率,走在这个时代的前面就行了。

总之一句话,虽然不能彻底解决,但是通过各方努力,可以一步步改善。

第二是资金的限制。兵工厂和造船厂都是烧钱的无底洞,一年需要的资金在几十万两银子以上,一万两万的银子投进去,根本听不到个响动。

造船厂和兵工厂是汪克凡的宝贝疙瘩,整个楚勋集团都向他们倾斜,尽可能保证它们需要的资金。但是楚军这么大的摊子,到处都要用钱,十几万大军就算坐着不动,每个月也要二十万两银子的军饷,扣除这些运行成本后,兵工厂和造船厂得到的资金就有限了。

这个问题同样不好解决。

冷兵器战争中,军费支出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用来发军饷,养兵的成本非常高,但是打仗就是打人,哪怕到了几百年以后,人海战术仍然威力无穷。为了对抗满清,楚军不但要维持一定的规模,而且还要继续扩军,不断扩大规模,养兵的成本只会越来越高。

湖广和江西西部的地盘刚刚拿下来,产出的收益有限,有些地方甚至还有反过来进行投入。现在维持楚军运转的,更多是朝廷拨款、商业收益和矿产收益,以及战争红利等等,在“土改”产生效果之前,楚军还要勒紧腰带过日子。

虽然不好解决,但还是有办法。

汪克凡还有一些特殊的资金来源,比如“隆茂昌”,比如开始见到收益的香港,都能提供一部分资金,这个资金的数量不算太大,放在整个楚军系统里不太显眼,但是单独贴补衡阳兵工厂和造船厂,却能起到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