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八章 痛骂忠臣

口舌!”章旷破口大骂,看清来人是汪克凡后,更加气愤:“没想到你也投降了鞑子,果然是狼子野心,奸诈之徒!”

“章观察看清了,我是大明的守备!”汪克凡穿的是一身明军衣甲。

“哼,你一向狡诈多计,定和马蛟麟早有勾结,换身衣服就想哄骗我么?”章旷喝道:“快把本观察推出去一刀砍了。以全老夫的忠义名节,以头挡刀,不亦快哉……”

“啪!”

只听一声大响,汪克凡把腰间的乌兹宝刀拍在了桌子上,再也压不住心中的怒气。指着章旷放声痛骂。

“懦夫!蠢材!动不动就要寻死寻活的,你难道是个娘们么?国家大事就是坏在你们这种人手里的……”

忠臣误国,在南明时期屡见不鲜,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现象。

何腾蛟是抗清英烈,但也是弄权误国的罪人,这种情况在南明时期绝不是个案,而是大多数南明官绅的写照,哪怕大家公认的民族英雄史可法,在政治上也是一塌糊涂……究其原因,和当时士大夫的风气观念有很大关系。

在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时候,按照儒家思想的正统,士大夫都以经世济用为追求,孟子就曾经说过:“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传统的儒家士大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政治上比较务实,危难时刻可以忍辱负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哪怕为国捐躯。

但到了明朝中叶以后,传统的理学思想受到了心学、气学等等的冲击,士大夫的精神追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转为追求心性的感悟,追求道德修养的完善,更看重自己的名节,以自我为中心。

(这里没有对王阳明不敬的意思,因为他的影响太大,当时的士大夫往往自我标榜心学弟子,但其实大多是心学末流,得其形而不得其神,甚至是扯虎皮拉大旗,借他的名声抬高身价。)

务实济世不再提了,大家更愿意谈空说玄。

忍辱负重也不可能了,最重要的是保证自己的名声没有污点。

为国捐躯需要考虑考虑,仗义死节却没有任何问题。

仗义死节,这句话说明了问题的实质——何腾蛟之流不是殉国,而是为自己殉节!

“平日束手谈心性,事急一死报君王”。

为了维护自己的气节,为了保住自己的名节,为了自己身后的名声没有污点,他们可以慷慨赴死……至于死后的烂摊子,谁爱管谁管。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