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一十七章 师徒相见、东港罪人以及报告大丰收

来的话题,都围绕在王浩和罗大勇的研究上,然后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说明他们已经把图同构问题,从np问题转化为p问题。

这也让其他人很吃惊。

不过王浩还是反复的强调着,“这个研究主要都是罗大勇做的,我只是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

邱成文也对罗大勇感兴趣,因为这个成果确实很突出。

王浩也简单介绍了一下,“他就是那种很专注的天才,几年时间就只做一项研究。”

“哈哈哈~~”

这个说法反倒让邱成文笑了出来,“你一个半年多时间发四篇顶刊的人,说别人天才,还真是有意思了。”

“看来这个罗大勇还真是天才啊!”

邱成文当然也是天才。

每一个菲尔兹获得者都可以说是绝顶天才,在菲尔兹获得者群体中,什么三岁开始学写字、五岁开始自己读书,十岁出头上大学、二十岁之前博士毕业……类似的履历能找到一大堆。

比如,皮特-舒尔茨,20岁正常上大学,比大部分普通人都晚一些,但22岁就博士毕业了。

这种履历都可以用‘神仙’来形容。

邱成文的履历也相当惊人,20岁的时候就已经大学毕业,22岁就已经获得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数学博士,师从著名的数学家陈省身。

年仅25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著名的数学圣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教授。

32岁获得菲尔兹奖。

即便如此天才的邱成文,看到王浩能在短短半年多时间内,完成如此多的数学顶级成果,也感到相当的惊讶。

但是邱成文并不像其他人一样,以看‘神仙’的眼光看王浩,他是能够理解的,因为他自己年轻的时候,也和王浩一样,被别人当成是‘神仙’来看。

毫无疑问。

王浩这样非常特殊的天才,已经散发出获得国际数学大奖的气息,他也认为王浩获得菲尔兹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不过接下来邱成文和王浩谈的,并不是他刊登在顶刊上的数学论文,而是提到了一个不怎么知名的论文--

《十三类偏微分方程的求解》。

这篇论文都快要被王浩忘在脑后,结果被邱成文特别提了起来,还赞叹的说道,“这篇论文简直是绝了,我们中心好多人都看过,而且我还推荐给了其他人。”

“你之前还有两篇偏微分方程的论文,都是很经典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