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十四章 目光深远

太远,他更想听听高颎对局势的看法。

高颎没有回答他的问题,注视着杨元庆,“元庆,你告诉我实话,你打算造反吗?”

杨元庆摇了摇头,“我从未考虑过造反,可如果隋朝灭亡,群雄逐鹿天下,我也愿为其中之一。”

“可如果隋朝不灭亡呢?”高颎又继续问道。

“那我就做一个割据的藩镇,自立而不反隋。”杨元庆的回答也毫不含糊。

高颎微微一叹,“其实大隋还是有希望,只要杨广退位,让少帝登基,推行仁政,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那么大隋这锅沸油就会慢慢平息下来,再用十年的时间励精图治,就能渐渐恢复到开皇年间的国力。”

杨元庆发现高颎或许是离开官场太久,或许是他对杨广偏见太深,他看问题已经没有自己想象中的老辣深刻,反而像孩子一样单纯,居然指望少帝,隋朝之灭,开皇六年便已注定,若不是杨广的权威和帝王声望支撑着,大隋王朝早就灭亡了,少帝登基只会死得更快。

这一刻,杨元庆感觉到索然无趣,高颎令他有点失望,太过于理想主义,这让杨元庆想到了一句话,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高颎真的老了。

心中遗憾,杨元庆脸上的笑容也变得有点苦涩,他尽量保持着礼貌,不让高颎看出他的失望。

高颎老眼昏花,没有看出杨元庆眼中露出的失望,他依旧兴致勃勃道:“元庆,你举行科举是正途,但你还应该尊儒,先帝就是不肯尊儒,渐渐失去了读书人的心,你如果尊儒,再广为宣传,你就能赢得读书人的心。”

杨元庆点了点头,这个建议很好,他能接受,沉思片刻,杨元庆又问:“阁老,我还有一事想请教,我举行科举,这会不会和山东士族所推崇的九品中正制所抵触,从而失去山东士族的支持?”

高颎捋须笑道:“这就是你不了解科举制度的根本目的,其实科举制度还是我向先帝建议,在于打破门阀家族对地方政权的控制,把地方官吏的任免权收归朝廷,推行科举制度,让天下读书人成为天子门生,由吏部直接考试任免,门阀家族便失去了推荐资格。

但你想过没有,教育的优势依然集中在门阀,大量人才依旧出自门阀士族,寒门子弟除非特别优秀者,才有一线机会,这样的人只能是凤毛麟角,其实就算实行科举,依然是门阀士族的天下,那士族们为何反感科举制度?”

高颎的话让杨元庆深思,停一下,高颎又道:“山东士族之所以反感隋朝,根子还是在于关陇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