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于仁寿宫之变,老高的一家之言

一方面他要代理老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另一方面要筹备、计划、拍板老皇帝的医疗以至规模巨大、头绪纷繁的国葬事宜;更重要的,他还要掂量、分析、捉摸各派大臣的内部争斗情况及心理,特别是掌握各地武力的调配情况,以防止国家大丧之际出现任何意外和变乱。

而且他最小的弟弟杨谅已经在招兵买马,准备动手,一个人的精力无论如何应付不了这么多的事情,连日睡眠不足,面容迅速消瘦,两眼布满血丝,说话偶尔前言不搭后语都应该是正常情况。在这个时候,杨广怎么会不上路子地打起父亲宠妃的主意以致闹出了强奸案来?

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时,也知道杨广在仁寿宫无辜,但唐为正统,他不可能为隋翻案,同时他又要竖立一个教育后世皇帝的反面典型。

但司马光是极为圆滑老练之人,他在采用某些史载的同时,也说清楚了当时的真实情况:‘七月,甲辰,上疾甚,卧与百僚辞诀,并握手歔欷,命太子赦章仇太翼。丁未,崩于大宝殿’。

后面司马光又用小说家的笔调描写,‘上恚,抵床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乃呼柳述、元岩曰:“召我儿!”述等将呼太子,上曰:“勇也。”述、岩出阁为敕书。杨素闻之,以白太子,矫诏执述、岩,系大理狱;追东宫兵士帖上台宿卫,门禁出入,并取宇文述、郭衍节度;令右庶子张衡入寝殿侍疾,尽遣出就别室;俄而上崩......’

两件完全自相矛盾的事情放在一起,其实就是告诉了大家真相,让大家自己去想,但凡有点头脑的人都明白司马光的良苦用心,而且司马光在写这一段时,还故意露出破绽,说杨坚召柳述、元岩,而元岩实际上在开皇十三年就病死了。

但当时仁寿宫确实发生了事情,包括杨广调集东宫侍卫,又抓捕了柳述,紧急调换京城防御,赐死前太子杨勇。

我们可以联系另一件事,那就是汉王杨谅,在杨广刚登基,杨谅造反,企图夺位,后来被平息,当时群臣要求杀杨谅,但杨广却没有杀兄弟,而是贬黜为民,终身幽禁,这说明杨广还是念手足之请,不肯杀死亲弟。

杨广已经当了四年法定太子,他没有必要一登基就毒杀前太子,授人于把柄,他应该会像对杨谅一样,将杨勇幽禁至死,或者登基一年后再杀他,这样可以对外解释为病死,这是皇帝的正常做法。

但杨广在还未登基之前便毒杀杨勇,灭他满门,这完全是宫廷政变的做法,就像玄武门之变,杨广之所以这样做,只能说明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