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八十七章 场内场外的较量(上)

虎视眈眈,雍京的权力斗争已经在加剧了。”

谭举又将手中情报递给他,“你再看看这个情报,相信你也感兴趣。”

余永庆接过纸条看了看,他一下愣住了,“蜀州断运粮食,那雍州军怎么办?”

谭举微微笑了,“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蜀州断粮和申国舅军队入蜀有关,时间点非常配合。”

“难道是军粮被申国舅的军队截用?”余永庆疑惑道。

“余将军,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关中地区从来都是地少人多,需要大量粮食从外面调入,现在又要养活四十万大军,而陇右的粮食也不再属于他们,只剩蜀州,蜀州调入的粮食要占他们所耗用的一半,这很明显是申国舅是用粮食做武器,对太后施压,逼其放权,再加上小皇帝的影响,雍京的权力斗争将要加剧了。”

“那谭先生的意思,我们该怎么应对?”

谭举笑了笑道:“这样,我们二人分头行动,我找白明凯,再探听一点消息,你去打听雍京的粮食库存情况,争取晚上把情报送出去。”

两人又商议片刻,便分头行动了。

……

雍京王朝的官粮储存一般有三个地方,一个太仓,这是中央朝廷的粮仓,也是最大的粮仓,其次是地方官仓,虽然每个官仓都不大,但聚集在一起数量便很可观,第三是常平仓,这主要是平定市场粮价而使用的官方粮仓,数量并不大,以前还有一个义仓,但在一百多年前已经被废除。

无论是太仓、地方官仓还是常平仓,粮食的决策权都在户部手上,但具体管理这些仓库却和户部无关。

地方粮仓归地方官府管理,太仓和长平仓则归太府寺管理,从最高的从三品太府寺卿到最低的从九品太仓署副丞,都一样掌握着粮食的真实情况。

余永庆不可能是去找太府寺卿了解情况,他却找到了官职最低的从九品太仓署副丞。

平康坊对面是宣阳坊,在宣阳坊东北角的一条偏僻小巷里,住着五六户人家,其中最里头一户便是太仓署丞段明义的家,段明义今年三十岁出头,雍京本地人,明经科出身,家里也没有背景,因为没有镀上进士科这层金,他很难出头,他二十岁考上明经科,一直在万年县县衙做吏员,二十三岁因机缘巧合,他升官当上了从九品的太仓署副丞,也就是太仓署丞的副手,这是大宁王朝最低等的官员,一干就是七年,也没有什么升迁机会,全家七口人就挤在这座三分地大的祖宅内。

余永庆之所以知道他,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