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卷 鹰击长空 第一百五十三章 小琉球岛

,军船在海面上剧烈地颠簸,但这种风浪对于长期出海的人算不了什么,宝船的船头上,身体略显佝偻的林潮父亲目光忧虑地望着前方,从上船起他就没有笑过,虽然他尽心地给明军指引道路,但所有人都看得出来,他并不情愿,越将到平安镇,他的心情似乎愈加沉重,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李维正在船舱里望着他孤零零的身影,一种不详的预感从他心中油然而生。

……

京城,朱元璋的书房,太监和侍卫们都战战兢兢地躲在门口,朱元璋的每一次摔砸东西,都会让他们的心提到嗓子眼上,皇上发怒了,小道消息迅速传遍的皇宫的每一个角落。

书房内,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直勾勾地盯着一名在地上收拾奏折的太监,他脸色铁青,眼中充满了慑人的杀机,在御案的左边地上,是一本撕坏的战报,从撕坏的程度来看,朱元璋的怒气极可能就是来源于它,战报封面上写着一行字;《琉球中山国平倭及汉人奴隶安置疏议》。

“朕的海禁之令难道是说着玩的吗?”朱元璋低沉的咆哮声再一次从喉咙里挤了出来。

毫无疑问,朱元璋终于对李维正动怒了,李维正在报告中正式提出安置汉人奴隶在琉球国和人烟稀少的奄美诸岛,触犯了这位至高无上君王的逆鳞之一,海禁。

海禁并非是朱元璋一时兴起决定,从即位的第二年他便颁发了禁海之令,二十几年从未放松,只会愈加严厉,以防倭之名实施海禁,不准民间寸板下海,对大海的痛恨来自他的出身,他对土地有着深深的眷念,他以农立国、以农兴国、以农治国,希望自己臣民能在土地上辛勤耕耘,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男耕女织,黄毛皓首皆有所养,过着淳朴而简单的农耕生活,为此他下令臣民以二十里为限,离乡二十里者必须经官府批准,他认为民之所需者,无非粮食和布匹二者,两者皆可自产,何须离乡?只要自己能生产粮食和布匹这种民生之本,甚至商业也是多余的。

而与土地对立的就是海洋,大海的一望无际意味着自由和无拘无束,他唯一管不到的人就是渔民,他的政令去不了的地方就是大海,他对海洋无法控制,因此他痛恨、他惧怕海洋,他认为海洋文明就是农耕文明的天敌,是对他至高无上君权的挑战。

李维正提出安置琉球汉人奴隶在海外的建议恰恰刺痛了朱元璋最敏感的地方,这是海禁和海权的两种观点第一次碰撞了,尽管只溅起一颗小小的火花,但还是令朱元璋勃然大怒,他为了平息倭寇,可以容忍李维正一再使用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