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章 洋务运动要搞出清朝特色

恭亲王是个性格比较高傲的人,所谓理政不规范就是不够低调,总是出风头,不能谦抑自己的本性。就拿用人来说,奕重用汉人,慈禧很不高兴,曾对他说:“干脆我们把这爱新觉罗的江山拱手让给汉人,你说好吗?”

<h2>悍女慈禧击败猛男奕</h2>

刚开始的时候,慈禧什么都靠奕,两人之间的合作看起来也比较愉快。奕权势熏天,顶着这么多的职位:议政王、首席军机大臣、宗人府宗令、总管内务府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地位之隆在当时无出其右。在浩荡的皇恩中,奕并没有昏头,他知道这是一种阶段性的荣耀,他时刻牢记着“进退自如”四个字。

同治四年(1865年)三月初四,慈禧太后开始对恭亲王奕发难。慈禧召见奕,对他说:“有人弹劾你,这是奏章。”

奕:“谁?原来是蔡寿祺,他……”

慈禧:“他怎么了?”

奕:“没什么,有人弹劾也很正常嘛!”

蔡寿祺是四川人,以前是胜保的好朋友,后来担任起居注官,也就是说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内廷,接触皇帝和慈禧太后,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掌握皇帝和太后的心理和情绪。如果不是看到太后对奕不满,他就是吃了豹子胆也不敢弹劾恭亲王。他这么做,很显然是背后有太后撑腰,奕也不是傻子,对此心知肚明。

奕无力地说:“蔡寿祺这个人人品不行,希望太后不要相信他,他以前就招摇撞骗,应该绳之以法。”

慈禧怒目说道:“打住,现在究竟是谁有罪,恭亲王,你不要血口喷人,为了逃避责任,不惜信口泼污水。”

奕在心里大骂:慈禧,你想整死我就直说啊,玩这些下三滥的把戏。

果不其然,隔日,慈禧召集内阁大臣,当着这些元老的面,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恭亲王这个人要不得啊,以前我们孤儿寡母相信他,没想到现在擅权作威,欺负我们母子,大家说说,我们还要不要活下去了?”

大臣们比猴还精,现在形势还不明朗,自然不便表态。奕手握重权,慈禧心机很深,这两人如果真斗得你死我活,未必能分出胜负。所以最好的对策是让他们去斗,自己保持中立,谁赢了就支持谁。

慈禧一看这架势,母老虎的脾气上来了:“大家想想先帝吧,好好想想先帝吧,你们现在这个态度对得起先帝吗?任何一个正直的大臣都不应该畏惧权势,应该仗义执言,以国家大局为重。再说了,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