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章 命苦的皇帝

咸丰即位以后,国库里的银子只够五个月的开支,还是正常的开支,碰到战争等肯定是不够的,内务府的银子就更少,只有四万多两。越穷破事越多……

别说咸丰平庸,纵使有雍正之才,估计也难以应付这种局面。

<h2>平庸皇帝</h2>

像所有平庸皇帝一样,咸丰刚当上皇帝后,也很想有一番作为。

可能是受遗传因素影响,咸丰有非常浓重的作秀癖,他所以能当上皇帝就仰赖于打死也要作秀的精神。道光死的时候,他哭得跟个泪人儿似的,唯恐自己的孝心不能被天下人知道。登基后,咸丰强烈要求恢复三年之丧的古制。三年之丧是古代最重的一种丧服,起源于周朝。

咸丰这么做无非是想告诉天下人:我是一个有德的明君,以孝治天下。

大臣们当然不能同意,说皇上你刚登基,日理万机,怎么能服孝三年呢?还是按照祖制服丧百日吧!咸丰对大臣们说:“看了大家的奏折,朕的哀痛更深更重了。皇考对朕有养育大恩,就算守丧三年,也不能报答皇考的慈恩啊!而且三年之丧是礼经上记载的,古人能够做到的,朕也一定能做到。”

朝臣们自然大肆颂扬新皇帝的仁孝,但强烈建议皇帝还是要化悲痛为力量,以国家为重。咸丰终于妥协了,但这么一秀,就秀出了名声,天下人都知道他咸丰是个孝子皇帝。

咸丰是个乐此不疲的演员,做了太多“仁孝”的事情,这个我们就不说了,还是看看他有没有做一些实际的事情。

咸丰做的最雷人的事情莫过于罢免三朝元老穆彰阿,罢免穆彰阿之后,咸丰还表示永不叙用。当时朝堂上下一片吃惊声,其实如果熟悉清史,丝毫没有值得奇怪的地方。从康熙以来,大家都这么干的,一个不落。

穆彰阿和曹振镛是道光最宠信的两个元老,这两人都是会做官不做好事的典型。穆彰阿比曹振镛更狡猾,也更贪婪,而且当过咸丰的老师。咸丰老早就了解到穆彰阿的人品,所以上台后迫不及待地拿他开刀。曹振镛虽然平庸,但人品毕竟还不错,所以没遭殃。

咸丰当然少不了给穆彰阿一顿臭骂,说穆彰阿这个人小忠小信,为人阴谋,好奸诈之术,遇事喜欢逢迎阿谀,还说穆彰阿贪婪好虚荣,打压贤才,妨碍林则徐复出。

耆英也受到惩罚,咸丰将他从一品降到五品,以六部员外郎候补。耆英的错误在于承诺允许英国人进入广州城。细心的人会发现,穆彰阿和耆英都是林则徐在政治上的反对派,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