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5章 完美答卷!

高,不少于三百字即可。往年多以议论民生与仕途为主,譬如天下工商、水利农桑、六部职责划分等等。

今年却一上来便是一道《论削藩之利弊》,直接把考生们给炸晕了。

如此尖锐又敏感的题,究竟是哪个不怕死的考官出的?

在昭国,每年乡试的考题是由内阁制定,然后交由皇帝审阅,皇帝首肯了才会装匣封腊送往各大省城。

由朝廷统一发放的考题都是一致的,只是不排除某些人为或者意外的状况,譬如泄题、毁题等事故,因此朝廷往往都会准备八套题。

考试时由正主考官当众随机抽题,抽到哪套是哪套,目前为止还没出现过所有省城都抽到同一套题的先例。

而不巧,今年本省城的正主考官抽中了最难的一套题。

这群考生中有像萧六郎这种初次乡试的,也有考了大半辈子头发都白了还在考的。

但凡考过多次的都能看出今年的题不简单,不按套路来呀……

历年的阅卷官都有自己的喜好,考生们在做题时都会尽可能去迎合考官的喜好,这也是为何每年都会有人花重金打听考官们的来历以及生平事迹。

可问题是,削藩一事并不是普通的民生问题,它不能由考官的喜好去决定,这主要是看朝廷的态度。

如果朝廷主张削藩,那么考官绝不可能给一篇反对削藩的考卷高分,不然考官岂不是在公然叫嚣朝廷、叫嚣皇帝?

从朝廷招安林家一事,考生们大抵还是明白朝廷对藩王的态度的,至少近十年之内绝无可能削藩。

保险起见,绝大多数考生都选择迎合朝廷的风向,引经据典、辞藻华丽地讲述了削藩的弊端,并大力鼓吹朝廷如今的安抚政策。

而在某一间考棚之中,萧六郎毫不犹豫地提笔写下——削藩一事,势在必行!

最后一场是十四号入场,十五日开考,考的是八股文。

这是林成业最薄弱的一项,在童试时,他没有一次拿下过八股文的高分,几乎全是凭着帖经与杂文博了个秀才功名。

然而这一回他看着考卷上的题目,莫名觉得没有平日里萧六郎给他的出的题刁钻。

而且萧六郎教了他一些八股文的技巧,还让他背了几句对仗工整的马屁话,啥含义木有,却能让文章的整体格调看上去高端又大气!

他行云流水地写了!

总之就是水文嘛!

六郎说了,不懂的时候就水文!千万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