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战术

东方地区中,组建了许多轻骑兵部队,这些不披甲、持标枪和弓箭的骑手,在战场上被用来执行辅助性的任务。伙伴骑兵发动进攻时,这些轻骑兵将承担侧翼的掩护任务,而在防御作战中,他们则以机动迟滞对手的进攻,为充当预备队的重骑兵制造反冲击的机会。

随着亚历山大帝国的解体,马其顿军队落入了不同军阀的手中,随之被投入到继业者战争中。伙伴骑兵所面临的,不仅是被迫对抗旧日同袍的窘境,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交战对手在一夜之间升级,成为以马其顿式的训练和装备组建起来的部队,这促使伙伴骑兵的运用水平飞速进步。这一时期的伙伴骑兵战术中,主要的创新在于预备队战术的发展、小型分队的特殊应用以及战象和骑兵的配合。

在亚历山大大帝时期,伙伴骑兵及色萨利骑兵已经开始扮演预备队的角色,但往往是用于防御作战。继业者战争时期,伙伴骑兵作为预备队的应用更为多样化,骑兵预备队的作用也更为积极。指挥官有意识地将重骑兵保留在二线,利用第一线承受敌方骑兵的冲击,当对方在第一阶段的进攻后失去秩序、急需重整时,本方再投入骑兵预备队,趁势击破敌军,在局部取得完全的优势。这样的预备队运用,从战术思想上不只是以遏止敌军攻势为目的,而更多成为本方发展攻势的手段。以皮洛士大王为例,在他与罗马人进行的数次会战中,在骑兵数量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他依然屡次保留了最精锐的重骑兵作为预备队。皮洛士大王的具体战术是,用本方相对次等的骑兵,在长时间的拉锯战中,将敌军骑兵的体力和兵力消耗至极限,这时再投入预备队完成决定性的进攻。

由于这种战术变化,当两支采用马其顿战术体系的军队交战时,各自以优势翼对抗敌方劣势翼,避实击虚的旧战法更多被“择强而击”的新战法相取代。新战法强调后发制人,以弱势翼对弱势翼,优势翼对优势翼,在优势翼优先考虑利用预备队的高效运用,摧毁对方的进攻主力本身,随后再以得胜的部队在对方的优势翼地段上发动反击作为自己的主要攻势。

在加沙会战(公元前312年)、阿波罗尼亚会战(公元前220年)、帕尼翁会战(公元前200年)中,希腊化军队的指挥官都选择了这类战术,放任对方在侧翼主动进攻,再利用骑兵预备队发动反击,摧毁对方的进攻主力,随之发动反攻。伙伴骑兵的冲击力和机动性,在这样的机动防御作战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另一个新的战术发展趋势,是对小型骑兵分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