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七〇章 终下决心

雨的河水里轻轻漂浮,几根柳条似乎被风吹断,很巧地落在船尾,王道士快步上了小船,钻进船蓬里,小船随即吱吱嘎嘎摇动,渐渐消失在夜色里,可就在小船刚转过弯,岸上出现一条人影,脚步轻盈,向前疾步而行,同时水道里也出现另一条小船,他们的目标都是那艘挂有柳枝的小船。

……

白天偶然的发现使李清找到了一点蛛丝马迹,跟踪王道士的船已经回来,目标在城南行春桥上了岸,消失在石湖边的一所庄园里。

蛛丝马迹,是的,一丝一毫就足够了,宛如黑暗中艰难跋涉的旅人,只要看到一点点光明,他就会毫不迟疑地朝那个方向走去。

这时窗外的雨渐渐下大,细雨敲打树叶,发出一片沙沙声,房间里灯光明亮,火盆烧得十分旺盛,将房间烘烤得异常温暖,和窗外的凄风冷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门轻轻敲了敲,打断了李清的思路。

“进来!”

门开了,身着浅蓝色常服的张继出现在门口,自从李清邀他为自己做事后,这位中唐诗人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第二天天不亮便来到馆驿,足足等了一个时辰,才正式走马上任,做了李清的幕僚,李清并不因他是初来便对他有所防备,相反,对他十分信任,连给李隆基的奏折都交给他来草拟,这让张继十分意外,也十分感动,竭心尽力地将手上的事情做好。

“使君,我按你的意思拟了一份奏折,你看看是否合适。”

他恭敬地将一本厚厚的折子递了过去,李清接过,只见封皮上写了四个字‘苏州略见’,字迹苍劲有力,李清暗暗点头,看字如看人,此字风骨嶙峋,和他的仗义敢言同出一撤,再翻了翻内容,里面不仅是柜坊纵火一案的调查始末,还将苏州柜坊成立三年的得失一一罗列,写得十分详尽,没有一句评论,但一件件事实就已将柜坊的失败讲得十分透彻,先天不足、水土不服,再加上地方官不作为。

李清随手翻了几页,苦笑一声道:“懿孙果然是大才,笔锋犀利,看问题能一针见血,将柜坊之败分析得十分透彻,此事是我为官以来的大败,让我耿耿于怀,不甘心啊!”

张继迟疑一下,道:“使君,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清瞥了他一眼,有点儿不满道:“既为我幕僚,就当替我出谋划策、指点得失,还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

“使君说的是,张继多虑了。”

张继歉然施了一礼,方缓缓道:“使君有没有想过柜坊失败的真正原因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