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六八章 各逞心机

了。

三年前,由于士子在朱雀门闹事,严重干扰了朝廷政务的运转,一些重要的机构,如中书省、殿中内省、御史台、门下省、弘文馆、史馆等等重新搬回了大明宫外殿。

李林甫是中书令,自然也不在皇城内办公,此刻他刚刚下朝回府,公平地说,历史上李林甫做了近二十年的宰相不倒,若没有超人的能力和精力,他也无法应付繁重的公务,天宝后期是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强势君主缺位所导致了官僚集团恶性内耗,在这种朝局下,保住权位远远要比关注民生重要,随后又发生了安史之乱,于是后人责备的目光往往投向李林甫,指责他疾贤妒能,一味提拔胡人将领,这未免有失偏颇。

和李隆基高明的政治布局相比,李林甫更精于一局一域中的权谋手段,此刻朝中的局势正处于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短暂平静之中,宫廷平静、朝堂平静,但那种大事来临前的紧张几乎要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所有关联者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

疲惫的李林甫闭着眼睛半躺在车厢里,身子随车轻轻摇晃,他久于宦海,早练就了一身搏击风浪的本领,在惊涛骇浪中,如果来不及脱身,那选择去风浪中心,各种力量在此汇合,若处理得当,让各种力量相互抵消后,风浪的中心反而是风平浪静,但是,这需要高超的技巧,要擅于在各种危机中寻找机会。

李林甫正是具有这种高超技巧的为数不多的人中之一,在他的前面是咸宁刺史赵奉章弹劾他强占土地,各种证据一应俱全,而赵奉章的背后,正是他的政敌章仇兼琼;而在他身后是当朝新贵杨国忠,一个后台极硬但根基浅薄的弄臣,急于取他而代之;在左面是东宫李亨危若覆巢;在右面是庆王永王磨刀霍霍,争抢入主东宫,暗流汹涌,各种危机在他前后左右汇集,李林甫的高明手段便此时显露无遗。

一方面他利用李隆基急于废太子而无暇他顾的时机,先是上书请管教不严之罪,随后抓住赵奉章多次出入章仇兼琼府中这个把柄,在京中广为宣传,揭开了两人的关系,将弹劾之罪演变成政敌间的内部权力斗争,又让亲信御史大夫宋浑主动请缨赴咸宁调查此案,在他赌李隆基不想在同一时刻既废太子又罢宰相,果然,为社稷的稳定,李隆基终于同意了宋浑之请,此案的主动权便渐渐掌握在李林甫的手中。

不仅如此,为了让章仇兼琼后院失火,李林甫利用了庆王对李清的仇恨,唆使他向李清下手,打乱章仇兼琼的部署,当然,李林甫有把握牵着庆王的鼻子走,为了利用这个地位尊崇但智力低下的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