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5章 拦路鸣冤

“那也要看办法是否合理。”吴清针锋相对道。

“什么叫合理?什么叫不合理?抗旱事大,人命关天,就算不合理,也要合理了。”

李庆安手一指在座的地方贤达名士,道:“缺的钱由他们出,每家每户该出多少钱,想必你比我清楚,公开张榜,让大家互相监督,官府的粮食用于赈粥,从现在开始,每个县都搭粥棚赈粥,只管开仓,粮食不够了我问朝廷要,另外官府要鼓励商人去江淮购粮,平抑粮价之事由商人来做,不需官府奔忙,官府要做的事是抗旱,我本想让各州县的官员都去许昌县看一看,看看许昌县令是怎么抗旱的,可是没有时间了,我已命韩县令写了一份详细的抗旱措施,不日将发到每个州县,所有的官员都要参照这些措施执行,若有怠慢,我军法从事!”

吴清刚想开口,却被李庆安打断了他的话头,瞥了他一眼冷冷道:“至于劳力不足,我想更不是问题,吴太守既然能召集起两万漕工聚会,难道就不能把他们召集起来抗旱吗?”

吴清的脸顿时胀成猪肝色,他忿忿道:“李使君说我召集两万漕工,可有什么证据?”

李庆安不屑地哼了一声,道:“要证据还不简单吗?我现在让徐、陶二人写控告信,说你召集漕工是为了造反,他们也会老老实实写出来,吴太守信不信?”

吴清呆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李庆安笑了笑,又继续道:“我劝吴太守不要纠结于此事了,我已不计较漕工聚会,也不计较在汴州遇刺,只要吴太守全心全意抗旱,我就会向圣上表你的功劳,吴太守,你是聪明人,不需要我再说下去了吧!”

吴清心中乱成一团,李庆安居然在汴州遇刺,这又是怎么回事?他心中一片空白,竟不知该如何回答李庆安的话,这时,汴州长史孙长云站起身,拱手道:“请李使君放心,我们会全力抗旱,绝不会让旱情蔓延。”

各地方名士们也纷纷表态,一定会大力支持抗旱,李庆安见火候差不多了,便一摆手,亲卫们将人头菜端走,酒楼伙计开始正式上菜了,他端起一杯酒,对众人笑道:“我李庆安也不是不讲人情之人,只要大家把事情做好了,让灾情能平稳过度,该升职的升职,即使犯了轻罪小错,我也会从轻处罚,现在正式开宴!”

……

不到两个时辰,聚集在汴州漕运码头的近两万漕工在徐、陶两个大船东的保证下,陆陆续续踏上返家之路,而新任观察使李庆安的一场鸿门宴仿佛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河南道的州县,在李庆安的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