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六、皇城内的百姓人家陈允庄口述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5R64J.jpg" />

<b>时 间:2005年3月17日</b>

<b>地 点:马甸文联宿舍张宗尧家</b>

<b>访谈者:定宜庄</b>

<b>在场者:张莉、张宗尧、吴效兰注122</b>

<b>[访谈者按]</b><i>前面谈过,京城有数重,内城之内还有皇城。皇城始建于明,很像是北京内城的城中城,在有皇帝的时代,也是京城这个中心的中心。皇城四至,据《燕都丛考》:“正阳门之内向南者曰中华门,东南曰长安左门,西南曰长安右门,东曰东安门,西曰西安门,正北曰地安门。”如今除地安门仅留地名之外,其余几门都早已不见踪影了。注123</i>

<i>陈允庄女士住过的纳福胡同和恭俭胡同,就都在皇城之内,只不过在民国十七年1928年迁都之前,前者叫内府库,后者叫内宫监,皇城内的地名类皆如此。另如上文提到的米粮库,还有惜薪司、司礼监、织染局等,都是当年的内官衙署。对于将这些地名改成纳福胡同一类,当时人就很有意见,认为这是历史观念薄弱且不学无术的表现注124,却也反映出皇城中民居已经多过官署的现实。当然如今对皇城的误解甚多,未必是因改名导致的不知源起所致。</i>

<i>明代的皇城是民间不得出入的禁地,清朝却是民居列肆之所注125,史籍虽言之凿凿,却很少有人注意及此。大多数写北京城的人,都想当然地认为这里居住的都是满族权贵或者八旗人家注126。事实上,清代八旗各有驻地,都仅限于皇城之外,皇城之内反而允许商人开铺和民人居住,这当然不是由于清廷比明廷更为宽容,而是因为无论宫廷还是内城旗人,都需要有人为他们的衣食住行服务。陈女士的访谈中说这一带平民多,拉三轮、拉排子车的多,摇煤球的多,确实是当时的真实场景。在1928年北平市社会局对内外城郊赤贫、极贫人数所做的统计中,内城“赤贫”者超过人口10%的有3个区,位于皇城的中心一区、中心二区就占了其中的2个,也是由皇城内居民构成的这一特点决定的注127。</i>

<i>陈允庄是吴效兰的表妹,但不是旗人,而且她也是本卷所有被访者中唯一不是旗人的一位前面张宗尧、张碧君兄妹也是汉人,但对他们的口述,我是作为附录放在吴效兰口述之后的。我是通过她,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