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人物的描写

按照旧说法,创作的中心是人物。凭空给世界增加了几个不朽的人物,如武松、黛玉等,才叫作创造。因此,小说的成败,是以人物为准,不仗着事实。世事万千,都转眼即逝,一时新颖,不久即归陈腐,只有人物足垂不朽。此所以十续《施公案》,反不如一个武松的价值也。

可是近代文艺受了两个无可避免的影响——科学与社会自觉。受着科学的影响,不要说文艺作品中的事实须精确详细了,就是人物也须合乎生理学心理学等等的原则。于是佳人才子与英雄巨人全渐次失去地盘,人物个性的表现成了人物个性的分析。这一方面使人物更真实更复杂,另一方面使创造受了些损失,因为分析不就是创造。至于社会自觉,因为文艺想多尽些社会的责任,简直的就顾不得人物的创造,而力求罗列事实以揭发社会的黑暗与指导大家对改进社会的责任。社会是整个的,复杂的,从其中要整理出一件事的系统,找出此事的意义,并提出改革的意见,已属不易;作者当然顾不得注意人物,而且觉得个人的志愿与命运似乎太轻微,远不及社会革命的重大了。报告式的揭发可以算作文艺;努力于人物的创造反被视为个人主义的余孽了。说到将来呢,人类显然的是朝着普遍的平均的发展走去;英雄主义在此刻已到了末一站,将来的历史中恐怕不是为英雄们预备的了。人类这样发展下去,必会有那么一天,各人有各人的工作,谁也不比谁高,谁也不比谁低,大家只是各尽所长,为全体的生存努力。到了这一天,志愿是没了用;人与人的冲突改为全人类对自然界的冲突。没争斗没戏剧,文艺大概就灭绝了。人物失去趣味,事情也用不着文艺来报告——电话电报电影等等不定发展到多么方便与巧妙呢。

我们既不能以过去的办法为金科玉律,而对将来的推测又如上述,那么对于小说中的人物似乎只好等着受淘汰,没有什么可说的了。这却又不尽然。第一,从现在到文艺灭绝的时期一定还有好多好多日子,我们似乎不必因此而马上搁笔。第二,现在的文艺虽然重事实而轻人物,但把人物的创造多留点意也并非是吃亏的事,假若我们现在对荷马与莎士比亚等的人物还感觉趣味,那也就足以证明人物的感诉力确是比事实还厚大一些。说真的,假若不是为荷马与莎士比亚等那些人物,谁肯还去读那些野蛮荒唐的事儿呢?第三,文艺是具体的表现。真想不出怎样可以没有人物而能具体的表现出!文艺所要揭发的事实必须是人的事实,《封神榜》虽很热闹,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好汉被迫上梁山的亲切有味。再说呢,文艺去揭发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