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章

<h2>雪与巧克力</h2>

大约是在五六年以前,报纸上大肆报道这样一则新闻:在寒冷的冬季里,两个女性在北阿尔卑斯山遇险,靠一块巧克力多活了两个星期,最后被奇迹般地救起。

这则新闻,一边在祝贺两人的生还的同时,一边流露出赞叹和惊讶:“以纤弱的女性之身,竟能幸存下来!”

的确,虽说是登山家,可看着不是多么健壮,且是二十七八岁的女性,看到她们在医院的病床上休息,难怪人们称其纤弱。

她们坚持得真好!得到夸奖是理所当然的。

如实说,我感觉被报刊的这则新闻给骗了。虽然很愿意称赞坚持下来的女性,却觉得“以纤弱的女性之身……”这种说法很是不妥。

这则新闻在社会版上用三个段落突出地报道,首要理由当然是两人在漫天飞雪的北阿尔卑斯山被封两周却顺利得救。而且遇险者又是纤弱的女性,更为引人关注。

所谓的新闻,老鼠逮住猫如是,如果是猫逮住老鼠,则成不了新闻。

以此道理说,两个女性仅用一块巧克力,就多活了两周,新闻价值确实很高。如换作男性,可能就唤不起震撼的话题。

正因为是女性,才有了老鼠逮住猫的感觉。这种看法是否正确呢?“以纤弱的女性之身……”之说,能真正反映女性的客观现实吗?

我们日本人,尤其是日本的男性,长期习惯于“男强女弱”的思维定式。只要是女性行为,就认定为软弱、无能、不堪一击。

曾经流行过这样的话语:“战后变得强有力的,是袜子和女性!”显然,这是建立在“女人是弱者”这一前提下的非议。

女性具有参政、议政权,在各种公共场所发表演讲,有点慌张的男人们爱挖苦一通,认为女性从灵魂到肉体都是弱项。

女性真的是那么纤弱的性别吗?只有女性作为,才能成为大新闻,换作男性则变成小新闻。这种思考方式究竟是否正确呢?

我认为,那个标题不应该写“以纤弱的女性之身……”,而应改写为“真不愧是坚强的女人……”。

且说人在雪山遇险时,首先是寒冷。当然,可能会有毛衣或防风衣御寒,但仅凭这些未必够用。

在冰天雪地中,光感觉到冷还好,睡意袭来之后,人更难熬。如果睡着,人就完了。

男人和女人到底谁不怕冷呢?

一般来看,女性体形小,似乎应怕冷。同女伴走夜路,女伴一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