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前言 西北大地上的文学绿荫

冯剑华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大江南北,春风浩荡,春意盎然,中国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中国的文学同样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辉煌。一时间佳作迭出,群星璀璨,照亮了文学的天空。1980年,改刊不久的《朔方》文学月刊发表了张贤亮的短篇小说《灵与肉》,旋即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的前身),紧接着由著名剧作家李准改编、著名导演谢晋拍摄成电影《牧马人》在全国放映。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主人公许灵均通过对自己一生艰难曲折道路的回顾,面对出国问题作出毅然抉择,他决定永远留在祖国的西北,他要在劳动人民中间继续汲取丰富的生活养分,从而完成了一次世界观的升华。老作家丁玲在读了《灵与肉》之后,非常诚挚地说:“看得出作者大约是一个胸襟开阔而又很能体味人情和人生苦乐的人吧。”作品也因此被称为“一首爱国主义的赞歌”。

小说《灵与肉》的发表,以及电影《牧马人》的上演,使人们知道了偏远的宁夏有一个张贤亮,更有很多人通过张贤亮知道了偏远的宁夏。上世纪50年代,张贤亮因一首《大风歌》获咎,历尽人生的坎坷和磨难,之后更有长达二十余年的监役和牢狱之苦,真正是在清水里、血水里、碱水里泡过、浴过、煮过。但当历史一旦结束了它灾难的局面,翻开新的篇章之后,张贤亮便带着心灵的创伤和思想的成熟,令人惊异地出现在广大读者的视线里。自《灵与肉》之后,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紧接着是中篇小说《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短篇小说《肖尔布拉克》,中篇小说《龙种》……这些作品一经发表,便立即得到好评,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也是鲁迅文学奖的前身)、《十月》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张贤亮频频地捧回一本又一本获奖证书,被人们戏称为“获奖专业户”。著名评论家阎纲以《宁夏出了个张贤亮》为题,对他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的创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呈现出一种“井喷”状态,成为中国文坛上一位重量级的作家,其作品因在思想和艺术上的独特探索,一次又一次引起反响,影响波及世界文坛。无论是他的中短篇小说,还是他的长篇小说,所涉及的题材都是重大的,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意义,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