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49章 抓捕(一)

十一月的南国温暖如春,刚把麦种播进土地不久的东山平原则悄无声息地迎来冬天。

田埂上的杂草干净了,没了庄稼和植物的装饰,田野与田野之间除却了琐碎的细枝末节,尽现眼前的是条条的曲线。田野的尽头,地平线清晰又辽阔。冬天把真实和本色还给自然,大地敞开胸膛,毫不遮掩地袒露出坚硬的土壤。

寒风瑟瑟,落叶飘零。

对从未见过下雪的徐成光而言,这个冬天,确切地说东山的冬天格外冷。

尽管来时考虑到北方的天气,多带了好几件衣服,然而这里的农村比城市更冷,便是全穿上也抵御不了彻骨的寒意,今天一早不得不在镇上又买了一套保暖衣和一件棉袄。

对不远处的三河村二组许多村民而言,今年的冬天也比往年冷。

农忙终于结束,今年风调雨顺,收成不错,本应该好好休息一下,甚至可以打扫打扫屋里屋外准备过年,却要在这个刚结束收获的季节里操办丧事。

村里好不容易出了个“秀才”,只要与吴家沾亲带故的都引以为荣,结果却英年早逝。

俗话说叶落归根,可吴澄已考出去那么多年,他媳妇虽然同样是村里人,但在城里已成家立业,要不是老人坚持,要不是吴澄的画值那么多钱且成功卖出去了,别说把骨灰葬在老家,可能丧事都不会按习俗在老家操办。

不管吴姜两家在丧事怎么操办这一问题上态度不是很一致,但骨灰总算回来了。

现在推行殡葬改革,人死了必须火化,但做不做棺材,骨灰能不能放在棺材里跟前些年一样土葬,上面管得不是很严,好像有文件说不允许,不过遇到这种事村干部一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正因为如此,吴家昨天就请“阴阳先生”看过风水,确定葬在哪儿和下葬的时间。棺木也是临时请老师傅做的,不像那些老人早有准备,做好就上漆,到现在漆都没干。

仓促归仓促,该有的全要有,该办的还是全要办。

吴家低矮的老房子门口,搭起一个巨大的帐篷,帐篷里设置灵堂,灵堂中央吴澄的遗像栩栩如生。

几个大和尚身披袈裟,围坐在供奉牌位的八仙桌边敲木鱼念经,一帮道士敲锣打鼓吹锁啦。专门帮人操办白事的老先生时不时招呼姜兰及吴家小辈来这个磕个头,去那烧一叠黄纸。

帐篷入口处还有“军乐团”,只要有亲朋好友来吊唁,乐声就会响起。

佛教、道教、西洋乐,整个儿一大杂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