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1章 我当然不会

自己的权威,对他而言,其他儿子的想法无关紧要,朱标才是正统。

然而,朱标已逝,局势陡变。

“你的话语,只为自己所听。

若论尊卑、长幼,朱允炆如何能与秦王相提并论?太子驾崩,继承之争,矛盾将无可调和,涉及立场、阶级与权利的多重冲突。”

苏铭冷静地揭示。

朱元璋的目光开始聚焦,仿佛在苏铭的洞察下,他首次审视这复杂的政治棋局。

他疑惑地问道:“这些深意,你是从何处得来?能清晰判断各方利害,剖析得如此透彻。”

在他的认知中,这超越了常人的智慧。

面对世间罕见的智者,老朱感叹:“这般洞察人心的洞察力,岂非诸葛亮再世。”

然而,历数千秋,能有几人能出其右?眼前这位寻常少年苏铭,是否隐藏着惊人的才识?

苏铭轻启嘴角,目光投向小院上空,神色淡然道:“这些深奥的见解,正是我所谓‘屠龙秘术’的一部分。”

这就是所谓的“屠龙术”?老朱闻言,心中愕然,这难道仅是剖析人际关系,评价人物功过的能力?见老朱表情,苏铭洞悉其心思,解释道:“‘屠龙术’蕴含的知识无比丰富。”

“我刚才提及的,有个特别的名称——‘历代帝王将相成败录’,专门研习古今帝王与贤臣的兴衰历程。”

他继续阐述,“通过解析他们的决策与行为,探索历史法则,洞察人性的复杂。”

老朱听完,不禁心悸。

这种深奥的知识,在明朝,只有饱读诗书之人才能触及,而书籍稀罕,信息匮乏,论证观点往往难以找到确凿证据。

即便有人试图整理,也需耗尽毕生精力。

仅凭收集资料,不足以深入剖析,没有深厚的思想底蕴,难以形成系统学问。

老朱难以想象,如果自己在起义时掌握了这门学问,是否能避免诸多摸索,直接步入正轨?他问道:“在你们的时代,这‘屠龙术’可是顶尖技艺。”

政治、经济、历史、哲学,算顶级吗?显然不是,那是基础教育。

苏铭摇头,淡淡道:“在我们的年代,大约十二三岁的孩子就开始接触。”

提及全民义务教育的普及,他补充:“若只是为了初步理解,入门不致无知,全国至少九成的孩子都能涉猎。”

老朱惊讶之余,更疑惑:“如此宝贵的知识,竟然普及到九成?而且如此早就启蒙